十年了,附中还记得我年在我

白癜风爱心传递分享会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5970563.html

昨日(5月12日),附中教师的朋友圈里多半转载的是由盛木、欧阳荐枫(我校语文教研组老师)撰写,中央电视台董卿、朱军朗读的《汶川十年:凤凰涅槃,山河重振人团圆》一文(附后),大家在感叹时光如白驹过隙的同时,更是对这十年来汶川人事的沧桑巨变感慨万千。

  《长沙晚报》记者舒文心系十年前曾在湖南师大附中求学的汶川学子,于近日进行了跟进采访,并发表了题为《长沙那一年,我们铭记一生》的报道。昨日的朋友圈,她还附上了这么一段话:

讲真,湖南师大附中是一所非常有爱的学校,不仅是曾经在那只读了一年的汶川地震灾区的孩子有这种感受,作为采访者也深有体会。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它有可能让朋友会断了联系,但是附中的校长、老师们都还和学生有联系,   十年了,周风建忘不了这一天。

  年5月12日,恐惧向他袭来。“教室外突然传来爆炸声响,天昏地暗;教学楼在摇晃,墙面裂开,教室里桌椅早已七零八落地倒在地上。不知逃往何处,我害怕地站在原地,捂着耳朵、眯着眼睛,等待着死亡!”当年,还只是个初三年级学生的周风建说,那一刻,他闻到了死亡的味道。千钧一发之际,地震或许有了怜悯之心,他和同学们这才有幸逃过一劫。

  周风建所在的学校位于四川理县,由于校舍受损严重,年9月,包括他在内的89名学生从灾区转移到了湖南师大附中上学。十年过去了,这89名学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有的成为参与九寨沟地震救灾的特警,有的成为银行职员,有的成为基层公务员,有的成电商老板,有的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人民教师……回忆起在湖南师大附中的求学经历,昨日,他们在“08湖南师大附中”   老师一句话影响了他十年

  “周风建这个孩子,皮肤黝黑,最大的特征就是特别健壮。”翻开十年前周风建在湖南师大附中求学时拍摄的照片,他当年的班主任周曼笑着说,现在大不一样了。

  周风建的确大不一样了,从当初那个羞涩的少年,变成了一名参与九寨沟地震救灾的、反恐维稳的特警。“如果不是因为周老师,我可能早已辍学打工了。”原来,在长沙求学时,他的父亲因意外去世了。家人为了不影响他学习,将消息藏得严严实实的,直到放寒假回家才知道。与死神擦肩没多久,心理创伤还未抚平,接着又痛失至亲,这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都难以接受,更别提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孩子。回到家里,他向周曼发去了一条信息,“周老师,寒假后我不想读书了。”

  这急坏了周曼,仔细询问后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孩子,你要去哪呀?你要勇敢去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当时周曼的这句话被周风建写入了日记,十年里一直激励着的他。回到学校后,周曼和其他学科老师不断的鼓励,让他重拾生活的信心,从此发奋学习。一次物理考试,他还考到了班上第一名。

  “湖南师大附中浓厚的学习氛围感染了我们,让我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为后来考上大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周风建说。

  原本计划在长沙学习两年的孩子们,因原来的校舍已经重建完工,他们需要提前一年返回理县。当送孩子们去长沙火车站时,周曼忍不住哭了,而准备进站的孩子有的跑过来与她相拥而泣。“最不放心是他们的学习,如果再给我们一年的时间,我们有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当得知孩子都发展的不错时,周曼说,十年前送别时那刻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她是“校长爸爸”最牵挂的孩子

  昨日,接到“校长爸爸”谢永红的电话,陈莹颖兴奋不已。她连忙询问“谢妈妈和弟弟、谢爷爷和谢奶奶是否好?”“他们都好。”谢永红接过话。“我今年暑假来看你们。”陈莹颖说。

  提起“女儿”,谢永红打开了话匣子,毕竟子女永远是父母心中最柔软的一部分。10年前,陈莹颖和周风建一样,从理县来到湖南师大附中上学。为了欢迎这些首次来长沙的孩子,学校还专门组织学校的工作人员去迎接,并发动老师对这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认领与帮扶。就这样,陈莹颖成了谢永红的“孩子”。

  每到周末,谢永红总会嘱托家人烧几个拿手好菜,邀请陈莹颖上家里吃饭。考虑到陈莹颖家里条件不好,细心的谢永红和家人会时不时给她添置生活和学习用品。渐渐地,这里成了她在湖南的家。

  陈莹颖回四川后,她的父亲因癌症不幸离世。对于她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就更艰难了。“她妈妈是一个单位的普通职员,收入不高,她的学习和生活也要开支”,想到这些,谢永红根本放不下。只要去四川出差,他都会抽时间、找机会看望“女儿”,给她送去生活费。为了帮助她顺利参加高考,还联系了灾区学生救助金。高考成绩出来后,“女儿”遗憾落榜,希望复读,谢永红二话不说表示支持,因为他像天下所有的家长一样,无不盼着孩子能够考上一所好大学。考虑到孩子的文化基础薄弱,他还特意委托湖南师大附中四川校友会的校友请人给她辅导。遗憾的是,高考再次发挥不理想。

  “谢爸爸对我和家人都特别好,觉得特别对不起他。”接受记者采访时,陈莹颖每年都会与“谢爸爸”联系。虽然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但是,如今已走上职场,还收获了甜蜜爱情。谢永红说,他这位“爸爸”总算可以宽些心了。

  “湖南师大附中作为一所百年品牌老校,继承着优良的革命传统,以‘公、勤、仁、勇’为校训,一直倡导公者无私,天下为公;仁者无忧,仁爱为本。这实际上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传承美德有相交相融合的部分。因此,当我们的同胞遭遇灾难时,大爱无疆的价值观化作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内驱力,使帮助灾区孩子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希望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敬畏自然,珍爱生命,懂得感恩。”谢永红说。   

相关链接

十年感言

周风建:这世上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十年了,谢谢师大附中所有关心和帮助我们的恩师。

陈莹颖:虽说十年前我和我的家乡都遭遇了灾难,但是我们也是幸运的,因为这场灾难,理县和湖南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湖南的援建让我的家乡有了新的变化新的开始,而我也有幸进入了湖南师大附中学习。在那里的那一年,有一群可爱的老师,他们耐心、严厉,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他们也细心、亲切、关心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还有一群青春朝气的同学,陪伴我们共同成长。除了这些,我有幸遇到谢爸爸,这十年不管在不在他身边,他都一直鞭策我、鼓励我、关心我、祝福我,让我成为更好的人,他们是我的恩人,也是我很爱的人。

廖红玲:湖南那一年对自己影响很大,那时候,为了不辜负帮助我们的人,我们学习很刻苦,后来就形成了习惯。回到家乡后,学习条件虽然没以前那么好了,但是保持了努力的习惯。见了优秀的人才知道,原来学习好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汶川十年:凤凰涅槃,山河重振人团圆

来源:今日头条-05-:29:41

灾难,考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力量与韧性。从山崩地裂到新城崛起,从满目疮痍到生机盎然。十年间,劫后重生的汶川迈入崭新时代,用中国精神谱写新篇章!

《纪念汶川大地震十周年》

作者丨盛木欧阳荐枫

朗读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董卿、朱军(听朗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