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煮妇在旅行
我同理县还是有点缘分的,地震以后,去过云之端的南沟村几次,那时同几个朋友一起,组织了一些援助。后来还参加过当地青年的羌族婚礼。
那时南沟村还没通公路,去那里要从薛城直端端往上,连走带爬需要走上三个小时十分崎岖的山路。
全村人燃起篝火跳起锅庄欢迎我们,喝起白酒,唱起山歌,跳起锅庄,跳了五六个小时,不知疲倦。
山上的温度很低,但屋子里却并不冷,还记得在晚上围坐火塘,大铁锅里炖着腊肉和白菜,香气四溢,火塘灰里埋着土豆,不时掏一个出来,黄心的理县土豆,想起那个味道还会唇齿生津。
南沟村的村民们燃起篝火跳起锅庄欢迎我们。
每次去乡亲们都会塞给我一些核桃,从我们住的那户人家出来,一路下去,几截香肠,或者是几个土豆,甚至一把蔬菜……口袋里的土产会越来越多,还有几位大姐婆婆会一直送我到山下,拉着我的手,依依不舍。
南沟村的核桃实在是太香了,有的手一捏壳壳就碎了,有的就比较铁,我的妈妈用针一粒粒的把铁核桃里的肉挑出来,说,多好的核桃呀,都是老乡们的心意,不能浪费了。
当年南沟村的小盆友们。
南沟村真的是一个云端上的村子,离天很近,晚上看到的星星十分大粒,像是镶嵌在黑丝绒布上的一闪一闪的钻石,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摘下几颗。
那时还没有人炒作城市里看不到星星的话题,都市人也意识不到自己没看星星有多么的了不得,如果那时就有星星这事儿,打一个挫折教育的概念,在山上支几顶帐篷,大概都可以拉些游客过去搞活一下经济。
南沟村的小盆友们,现在都早已长大成人了。
当时也想过如何把山里的土产推荐给城市,帮着推销过土鸡土猪,但那时的快递业还没延伸到山里,每次都是乡亲们肉身送到成都,因为实在太过麻烦,成本太过分高,老乡们也只是赚了个吆喝,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想来,随着快递业的成熟,村里的土产已经早就进入全国各地的家庭了吧。而南沟村的乡亲们,也像这两年我去过的理县各个村庄那般富裕了吧。
我穿上了寨子里最好、最漂亮的羌服。
前年有一位加了我QQ的南沟村青年在我空间上留言,说有旅游公司要开发村里的牧场和森林,我一直在留意,却没什么下文,也不知道现在是怎么样了。
这几年进过理县多次,却没有去过南沟村,前几天在理县过羌年,看到各个村在理县广场跳起锅庄庆祝的宏大场面,心想,那里面应该也有南沟村的乡亲们吧。
曾经参加过南沟村一对青年的婚礼。
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就是羌族新年。11月14日是羌年的前一夜,理县的法治广场人山人海,人们身着节日盛装,跳起了欢快的锅庄。
人太多,我挤不进中心位置,只能举着个手机,从手机拍到的视频里看锅庄。
我并不是个爱凑热闹的人,但在那样的氛围下,却瞬间被感染,幸福和快乐都是具有极大的传染性的,即便一个十分内向的人,也很难做到不融入进去。
最后大家都跳到了一起,我也跳了下去,人们挤到一起载歌载舞,那种感觉好放松,好惬意,是一种通透的爽快。
其实这一年来没有太多的工作,很多想法也不能写出来,又不能四面八方去天马行空,人过得比较封闭,但那样的阴郁,就十来分钟锅庄,便完全治愈。从理县回来,我又是满血复活的状态。
11月15日,十月初一,去桃坪羌寨迎接羌族新年。一派新年的气氛,明媚的阳光下,土色的寨门,垂吊着长长的羌红,村民们身着蓝色的节日盛装,在寨门迎接各方的客人。整个搭色极具美感。
今年的羌年,理县、茂县、汶川、松潘、北川、平武、成都市南宝山的羌族代表全部汇聚在桃坪,以“年歌宴舞”的形式欢度羌年。
场面十分之壮观热闹,虽然都是羌族,但各个地方的服饰、歌舞、风俗都有所不同。
无奈我依然还是挤不进中心区域,因此便在寨子里瞎逛,商街热闹非凡,尤其是小孩子们,穿着节日的盛装,逛一路吃一路。
真的好羡慕他们,一年可以过三次年呢,春节、羌年、藏年,这简直就是出生在这里的孩子们天生的福利。
老寨的建筑在这里不再赘述,相关资料可以去搜索,满网络都是。
如果要我简单的形容的话,那就是壮观、险、峻、复杂、迷宫,充满着奇幻的想象与实用主义。
迷宫一样的巷道伸手不见五指,参差交错,如果没有人带领,地图也不是那么会看的话,转来转去都会回到同一个地方,我就是那样。
在一个地方转了三四圈,才终于遇到一队有导游的游客,给我指明了前方崎岖的道路。
提一下桃坪的民宿,我们去的是“尔玛人家”,其他人家不知道是什么个情况哈,没有消费,也不好擅闯民宅去参观。
整个寨子民宿挺多的,很多人家都可以接待。
民宿非常有意思,虽然是新寨子,但是结构同老寨子差不多,只是层高更高,空间更大,其他像装饰、布置之类的,还是沿用的老寨的风格。
在设计上更加文艺和具有现代生活气息。院子的小花园设计,十分舒适。
虽然已经是冬天了,但院子里鲜花盛开,葡萄架还吊着葡萄,一直没摘,空气比较干燥的缘故,竟然也没有腐烂,干干的吊在那里,可能最后都直接成为葡萄干,做提子面包的时候,直接摘几粒下来,扔到面包机里就行了。
一楼是堂屋,正中的火塘同我在南沟村看到的一模一样,想象得出外面下大雪的时候,围着火塘炖腊肉烤土豆的温暖场面。
二楼是餐厅和厨房,我们在这里吃的午饭,味道别提多美了,野菌老腊肉好吃得要哭,虽然有点肥,但我吃了很多,其他都是具有当地特色且十分美味的菜,比如洋芋糍粑、沙丫、核桃花、各种菌子、牦牛杂汤等等,沙丫是用土猪的后腿肉撕成丝丝,然后再凉拌而成。
还有一道炸物,是用当地的藿香和野菜挂浆以后炸的,好吃得很。
二楼有一个大的客厅,看样子像是一个会客室,挂满了关于这里的各种照片,长长的通道里,也挂满了这户人家的历史,有一些是年生特别久远的老照片,有着满满的历史感。
餐厅有包间,也有大厅,十分纯粹的羌味,羌绣的元素无处不在,尤其做为墙画的大幅精美羌绣,让传统风格的包间透出一种高级感。
还有就是像在不经意中用作装饰的土布羌服,这种需要用麻线花上好几个月才能够做出来一套的羌服,是羌人在重大节日才穿的礼服,上面绣上羌绣,妥妥的艺术品。这是我很喜欢的一种服装,以前在蒲溪乡拍过很多。
三楼四楼都有客房,三楼有一个露台,设有茶园,在那里晒太阳真是舒服。
其他在有阳台的地方,摆有躺椅,椅上都有很漂亮的羌绣抱枕。就是那种民族特色十分浓郁,但生活细节上却比较文艺现代的感受。
那天太阳很好,所以感觉整栋房子让人心情愉悦,至于阴天我就不知道了,不过这边很阴天很少。
相比老寨,桃坪的商街是蛮商业化的,但这种商业化并不令人讨厌,只能说是商业形式比较完善,没有宰客,有着很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独特的文化风格,没有断代过的文化,自然流露,毫不造作,所以也能够很好的同其他古镇区分。
商街的商家也都是本地经营,经营范围也很有特色,也有文化博物馆和羌绣博物馆,羌绣很美。
我历来不迷信手工,因为很多手工商品会有盖不住的拙劣感,但是羌绣破除了我的这种偏见,精致,精美,颜色搭配很舒服高级,设计感很强,很有艺术感。
这是一种不会受到时空限制的审美。
本来看上了当地羌绣大师杨三秀绣的一个手帕,想着装裱起来可以当墙画,但当时她要用来展览,不卖,让我晚一点去,结果寨子不止一道大门,我出寨以后,走了两道门,都没走回去,所以也就作罢。
杨三秀大师十分健谈,展示区挂着她总结出来的羌绣针法,她说她已经带了两千多个学生,其中也有从大城市来的大学生。
羌绣大师杨三秀和她的作品,上面的羌绣也都是出自她手。
那天的表演,据说质量十分之高,同行看完全场的朋友告诉我,没去看太遗憾了,这辈子能够看一次这样高水平的表演很值。她说,很文化,服装特别美,很震撼。我说,那我明年一定要再去赶次羌年。
下面的图片为别人拍的当天“年歌宴舞”。
我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