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荨麻疹医院电话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20324/10490515.html
注意!注意!注意!
前方传来好消息!
四川首批6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正式授牌
阿坝州上榜3个!!
4月21日,省文旅厅正式为
首批6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授牌
其中,阿坝州
嘉绒文化生态保护区、河曲马黄河草原文化生态保护区、
白马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列其中
至此,我州实现了
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全覆盖
厉害了!我的阿坝州!
走!快跟小编一起去瞧瞧~
嘉绒文化
相传,在远古时期,从西藏阿里飞来一只大鹏神鸟“琼”,孵出了绰斯甲土司、沃日土司、革什札土司等嘉绒18土司,从此,嘉绒藏族世世代代在此地繁衍生息,并认大鹏神鸟为他们的祖先。
嘉绒全称“嘉莫察瓦绒”,主要指以墨尔多神山为核心,包括今天的阿坝州马尔康市、小金县、金川县、壤塘县、黑水县、汶川县、理县,甘孜州丹巴县,以及雅安市宝兴县等地。
嘉绒藏区大多过着农耕为主的半农半牧生活,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古老的嘉绒藏族民风淳朴、文化深厚。
至今,很多地方都保留着象雄时期的宗教信仰和民风民俗,这里的男子以勤劳持家、勇敢智慧闻名,女子以容颜美貌、善良贤惠著称。
“嘉绒”在藏语中,意为女王的山河。“嘉绒”一名因嘉莫墨尔多神山而得名,意指墨尔多神山四周地区。
嘉绒藏族是藏民族的一个古老支系,由于地理环境封闭、交通闭塞和经济相对滞后,传统文化形态保存较为完整。衣、食、住、行、礼仪、婚娶、丧葬等都保存着千百年沿袭下来的民俗民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嘉绒地区的农耕富饶,人民开化。—36年红军长征时在此建立苏区根据地和藏族人民革命政府,嘉绒人民为红军提供的物资和人力支援,对保存中国革命力量立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河曲马黄河草原文化
大约在战国末年,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草原马,被羌人带到了若尔盖黄河九曲之地,河曲马由此诞生。
黄河九曲第一湾地处若尔盖大草原腹心地带,这里是白河和黄河相汇的地方。千百年来,河曲马饮着黄河之水,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黄河从这里流过,红军从这里穿过,格萨尔王在此征战,牛轭湖星罗棋布,独成一湾风景……
河曲马,又被人们誉为“草原上的舞者”,唐代诗人杜甫还曾赞誉它“竹披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体型好、毛色亮、耐力强、能拉善驼的河曲马,在冷兵器时期,是咱们的“国之大宝”。
“舞者”河曲马亦是阿坝州自由开阔的代表,而赛马便是在自由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传统体育竞技项目。这些项目代代相传,至今不衰,形成了藏民族独特的“马背文化”。
白马文化
在阿坝州九寨沟县有一个奇特的藏人部落,叫白马藏族,他们是公元6世纪的吐蕃王朝东征大军中一支队伍的后裔。
在阿坝州主要分布在九寨沟县的勿角、马家、草地、安乐、白河、郭元、双河、保华、罗依、永和等乡各山寨。
白马藏族俗称白马人,以前叫贝,是古代氐族的后裔,解放后白马人就被视为藏族的分支,称白马藏族。尽管习俗、宗教、文化与藏族有所不同,但仍然把他们视为藏族的一支。
白马藏族文化是中华灿烂悠久文化的重要一支,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艺术。
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白马藏人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他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最为奇特和神秘的风俗,就是“?舞”。
“?舞”,白马藏人方言意为吉祥面具舞,汉语俗称“十二相舞”。是白马藏人祭祀和喜庆节日时跳的一种面具舞,源于白马藏人崇尚“万物有灵”的原始时期,是羌文化与藏文化的融合体。
“?舞”有着多年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原始舞蹈。这种舞蹈的面具用木材雕刻而成,有狮子头、龙头、虎头、牛头等动物形象,目前这种面具雕刻艺人仅剩下几位。
年,“?舞”被收录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类。
文化传承的力量
永远留在一代代阿坝子孙的心中
欢迎各位小伙伴
来阿坝州了解更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