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田园禾下梦,又是一年好“丰”景。近日,在四川民族地区,斑斓的秋色映衬着笑脸,各族人民在收获的喜悦中,讴歌劳动、礼赞丰收、喜迎盛会。
田畴似锦,沃野生金。金色代表着富足。
中国人世世代代梦想的“仓廪实”,在新时代成为了现实。在米易县撒莲镇安全村,稻浪翻滚、满目金黄,收获的感觉就是这么沉甸甸。
在宁南县西瑶镇拉洛村布依特色村寨,“低头弯腰的都是满满的稻穗”,人与稻展现着诗句中的从容。
在达州市通川区金石镇,到处可闻村民们“打谷子喽,丰收喽”的大地欢歌。
在若尔盖县铁布镇,红旗飘飘青稞黄,不日颗粒将归仓。
绿荫叠翠,生态致富。绿色代表着生机。
如今的民族地区,除了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乡村振兴”的土壤里育出了新产业。“唱山歌,走山路,种植牛油果是出路。”近年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结合部分乡镇地广人稀、拥有山地面积多的优势,探索增收新途径,在“荒山秃岭”种上牛油果,走出了一条生态致富的好路子。“田成型、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在牛油果种植大村淌塘镇中坪子村、老君洞村,路旁沟坎,满目葱茏;蓊蓊郁郁,果实累累。
金阳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南麓、金沙江北岸,因“山南水北为阳”而得名。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山地立体气候,让金阳成为“中国青花椒第一县”“中国白魔芋特产之乡”。
据介绍,金阳县的青花椒产量占全国40%。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金阳县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好山好水,红红火火。红色代表着兴旺。会理县居民奔赴小康的“赤心红榴”,雅安市汉源县的苹果园里,枝头挂满了中国红,饱满多汁的果实,满含着生活的芬芳、岁月的甜蜜。
当前,会理已建成40万亩优质石榴产业带,正按照“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的思路,进一步打造百亿级石榴“红产业”,中国石榴之乡、中国石榴第一县、中国优质石榴基地等美誉吸引了众多客商的到来;作为攀西阳光第一城,从3月份黄果柑成熟开始,一直到这9月份红彤彤的苹果等,汉源当地独具特色的“果经济”,让果农的增收致富之路也越走越宽广。
橙色成为了品牌。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中山村海拔在米到米之间,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地理、气候、土壤等优势明显,是发展晚熟芒果的“风水宝地”。目前,全村种植芒果面积达余亩。这里产出的晚熟芒果品质好、销售旺,成了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金果果”。
黄色的万寿菊在盐源县棉桠镇木邦营村绽放,金灿灿的花海不仅成为一道美景,也给村民增添了一条增收渠道,成功开辟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黄金路”;“红得发紫”当属九寨沟县郭元乡的例子,灿烂的阳光下,连绵不断的绿色中点缀着紫红色的果实,沉甸甸的脆红李、西梅李、青脆李挂满枝头,枝条带着李子一起起舞,仿佛在向大家宣告,又是一年好收成;棕色显示着低调的内涵,小金县宅垄镇将闲置地变成金土地,他们请来四川农业大学马铃薯科研团队,建立研究生工作站,专家们通过认真讲解、实地操作指导,让村民们打破传统种植方法,熟练掌握种植马铃薯的新技术,如今收获了优良品种。
在稻谷金黄的沃野上,在瓜果飘香的园林里,在欢声笑语的交响中,一起见证着岁丰年稔,见证着国泰民安,激荡着乡愁记忆,这般绚烂,这般美好,绘就出一幅幅新时代四川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省民族宗教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