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桃坪羌寨俨然是一部“石头写就的史书”,我深以为然。在走访四川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一段时间里,我常常为少数民族同胞悠久灿烂的文化所深深迷醉,这一次也不例外。
我记得,那时正值春节前,大家本该都在准备过年需要的物品。而我却想趁一个游客较为稀少的时机,去一次藏在大山深处的古老村寨——桃坪羌寨。我迅速地邀请了几位小伙伴与我同行,同时还带了不少的物资,担心上山之后购买东西不方便,为期三天的旅行就这样开始了。
桃坪羌寨,位于理县杂谷脑河畔桃坪乡。羌寨距离理县城区40公里,汶川城区16公里,成都公里。桃坪羌寨是由两座石碉和石室民居群拼合联结依山而筑的典型羌族古堡。始建于公元前年,距今已有多年历史,至今仍然保持着古朴的风情。
寨子坐落在滔滔的岷江上游的支流——杂谷脑河畔,依山傍水而建,远处是高耸入云的大宝雪山,寨前宝蓝色的杂谷脑河奔腾流淌。因而它有了山的体格,水的肌肤,坚强却不乏柔情,雄伟挺拔中透着典雅灵秀。
因为临近春节,几乎没有什么游客。我们几个外人踏入这个寨子,不管是服饰还是言行是很明显的格格不入,这座村寨的古朴、深邃深深地让我们着迷,甚至让正在大声说话的我们突然压低了声音。
寨门之后,我们拾级而上,走在干净整洁的青石板路上,仿佛经由这道小路回到了这个村寨的旧时光之中了。在羌语中,桃坪羌寨是“契子”的意思,它依山傍水,土沃水丰,人杰地灵,岷江支流杂谷脑河自村而过。
石室和石碉的修筑材料是山间的片石,混合黄泥黏合,完全由人力砌成。高达数十米,尽管历经岁月的侵蚀,仍能抗御频繁的地震山崩,安好至今。
石碉下宽上窄,结构匀称,棱角梳端理直,墙面随着石片和泥土本来的纹路起伏。一般而言,石碉的碉顶一半为全敞开,一半为全封闭。据说,这样的形制具有既利于观察,又方便祭祀,战时可御敌,战后可安居。
青翠的山色浸润着古老的民俗,寨子中流水的波光粼粼找到了古老岁月的密钥,桃坪羌寨就这样用它独有的色彩和轮廓,让我们在历史与大美山河间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