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石与黄泥堆成的高楼历经数次大地震不倒古

〇活跃地震带上的古老羌寨这是四川理县的桃坪羌寨的风貌,其中高高耸立的建筑叫做碉楼。《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古羌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谓之邛笼”。邛笼就是指碉楼。寨子里的碉楼统共有三座,它们占据整个寨子的中心地带,和普通民居混在一起,高低错落,独具风情。不过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这座古羌寨是修建在活跃地震带上的。而就是这样一座由片石和黄泥堆砌而成的老寨子,在一百年内抵御了数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桃坪虽历经考验仍完好无损。〇碉楼不倒的秘密看似简陋的老房子,是怎么做到历经地震不倒的呢?专业人士给出了解释。首先,这里的房子地基很深。据说碉楼有多高,地基就有多深,并且直接落在基岩上,与整个山体连在一起,这样自然给抗震提供了很大帮助。其次,就是房子的结构。通过图片可以看到,房梁和房柱都是木头做的,相比钢筋水泥,木头有很好的的弹性和柔软度,并且梁是插在石头墙体里的,抗震性能自然又高一筹。最后就是整个羌寨的建筑方式。除了碉楼,这里的建筑还有碉房和过街楼。过街楼通过横梁把碉房连起来,楼上又搭建起房屋。这样所有的建筑就连成了一个整体。就像人一样,一个人容易被推到,一群人抱在一起就比较难推到了。在桃坪有个说法:一户是百户,百户也是一户。看到这些连在一起的房子,就很容易理解了。〇从御敌到观光其实碉楼原本是为了御敌而建。桃坪所在的岷江上游,历史上常遭遇外敌入侵,高耸的碉楼就承担了战前瞭望放哨、传递信息,战时居高临下、击退敌兵的作用。而现在,它成了桃坪最惹眼的建筑。独特的建筑样式为这座高山深谷里的羌寨,带来了无数好奇的观光客。羌族是一个历史上经历了无数次迁徙的古老民族,一直以来人们信奉的是家为本,而房子则是根。桃坪的先人们垒石为室,搭建起了一个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荣的古老羌寨。虽然现代文明离羌人越来越近,但他们顺应自然、守根固本的传统却一直没有变。〇编辑

王琳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0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