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才能不亚于诸葛亮,曾为刘备献三策,若

super看到标题,想必小伙伴们应该都能猜出“此人”是谁?他就是和卧龙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说到庞统,估计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相貌不好看”或者是“在落风坡死的”,而至于其他并不是很了解。在史书《三国志》中,学者陈寿将庞统和法正二人写在一块,表明两人有相似之处。是的,历史上二人都善于出谋划策,二人都深受刘备喜爱,二人都逝世得比较早,关键二人都是蜀汉阵营里不可缺少的谋臣。本篇文章将要详细说说凤雏庞统的一生,小刀之前已经写过法正、鲁肃、周瑜等三国人物(本文末有相关链接可供阅读),希望通过约三千字的长文让大家对这些人物加深了解。庞统出生于荆州襄阳,混迹于文人圈子和卧龙诸葛亮不同的是,凤雏庞统是个土生土长的荆州襄阳人。公元年,他在“汉室倾颓”的时代出生了,据《襄阳记》所载:(庞)德公从子统,由此可见庞统的家世应该是非常不错的,庞德公在荆州一带是知名的隐士,庞统从小肯定不缺老师教导,于是有了一肚子的才学。可惜的是庞统的颜值不高,三国估计也是个看脸的时代,庞统年幼时并不引人注目。直到二十岁长成小伙子后,意气风发的他前往拜见了水镜先生司马徽,二人在一棵桑树旁边谈天说地,从白天聊到晚上,司马徽惊呆了,对庞统此人大加赞扬。就这么,庞统在荆州文人圈子里有了一定的地位。当时,庞德公称庞统为“凤雏”,诸葛亮(十岁左右搬家到荆州)为“卧龙”,可以说,荆州地区乃至全国都流传着“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这一句话。司马徽有了名气后,庞统也曾担任过功曹等官职,他喜欢评价各个人物,也自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这里顺便说一下,东汉末年挺流行品评人物或字画的,例如月旦评。任周瑜功曹,在江东谋生庞统的仕途并不顺畅,赤壁大战之际,他担任着周瑜的功曹,却一直没有被提拔上去。虽说官职不高,但在江东文人中,庞统的名气不小。公元年,正准备攻打西川的周瑜途径巴丘,突发疾病而亡,庞统与众下属官员一起送丧还吴。等庞统正要回去的时候,陆绩、顾劭、全琮等一些江东文臣皆来相送,庞统一一和他们交谈。其中,顾劭问庞统说:“听说您有知人之明,我和您相比,您觉得谁厉害呢?”庞统回答道:“若论综合分析人物,我恐比不上您;但是若论为帝王出谋划策,我应该比你强一点了。”由此可见,庞统在江东文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那为何没有被孙权重用呢?史书上并没有交代原因,莫非真的是孙权嫌弃他长得丑?周瑜赤壁之战结束后,曹操、孙权、刘备三分天下的局面越来越明朗,此时的庞统已经30岁有余,既然在江东不被重用,就去刘皇叔那里试试呗。耒(lěi)阳令不理县务,刘皇叔破格提拔当时的刘备大约占据着荆州五郡之地,分别是南郡、零陵郡、长沙郡、桂阳郡以及武陵郡。庞统来到荆州后,准备从基层做起,担任了桂阳郡下辖耒阳县的县令,可是他在任期间竟然不理县务,遭到了罢官。此时,“憨厚”的鲁肃向刘备写信推荐了这个庞统,说他并非百里之才。诸葛亮也曾对主公刘备说起庞统乃是大才。鲁肃于是,向来爱才的刘备觉得不能错过能人贤士,亲自召见了庞统,经过一番亲切交谈后,刘备对庞统甚是器重,当即任命其为治中从事。不仅如此,刘备越接触庞统越觉得他的智谋非凡,不久之后,提拔庞统为军师中郎将,和诸葛亮一个档次。要知道,诸葛亮可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的,而且比庞统早效力了近两年,庞统这简直就是“一步登天”呀!(让人羡慕嫉妒恨)当然,这靠的是庞统自己的本事。一次,刘备曾和庞统闲谈,问道:“你之前担任过周瑜的功曹,听说那次我到访东吴,周瑜曾写信建议孙权把我扣留,是否真有此事呀?”庞统回答说:“确有此事。”刘备叹息道:“当时我有求于孙权,因而不得不去,想来这确实是一步险棋啊。”刘备就是如此喜欢和庞统交流,又一次“如鱼得水”。力谏主公入蜀,“鸿门宴会”上演效力于刘皇叔后,庞统心里早就在图谋着益州了,很快机会来了,法正奉了益州牧刘璋的命令,迎接刘备大军入川帮忙抵御汉中的张鲁,刘备迟疑再三,不能决断。庞统进言说:“荆州连年战乱,人口物产损失严重,曹操、孙权皆虎视眈眈,而益州相对安定,物资比较丰富,拿下了西川,方可成就大业。”刘备还是担忧道:“曹操狡诈,我便忠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每与曹操相反,才有今日的成就,我如果去攻打益州,岂不失信于天下耳。”庞统再次进言:“凡事皆不可墨守成规,要懂得随机应变。况且攻伐暗弱(刘璋),报之以义,是古人所提倡的。现在若不取益州,恐怕会被别人抢先一步啊。”法正于是,刘备听了庞统的话,亲自率领黄忠、魏延、霍峻、马谡等文臣武将以及数万兵马进入西川,留下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守备荆州。刘璋和刘备二人相约在涪城会面,明眼人都知道,二人表面上亲切,实际上各怀鬼胎。刘璋给刘备提供粮草,希望他能全力对付张鲁,却始终防着刘备;刘备说是来帮助刘璋的,其实心中对益州早已经垂涎三尺了。涪城宴会上,庞统就曾提出“挟刘璋以令益州”的办法,想策划一次鸿门宴,可是被刘备拒绝了。回过头来看,其实蛮可惜的,庞统这个主意虽说不道德,但是绝对值得一试。献三策尽显智谋,围雒城惨遭射杀宴会结束后,刘备率军抵达葭萌关,在那里驻扎了近一年,这一年里(公元年),刘备一直在笼络益州的人心,为图谋益州做准备。而“凤雏”庞统很是着急,因为他感觉此事不能再拖延了,于是向主公提出上中下三策。刘备上策:挑选一支精兵,昼夜兼程偷袭成都,刘璋必无防备,一举可定乾坤。中策:假装回师荆州,引诱杨怀、高沛来见,将二人擒杀之,而后稳扎稳打进军成都。下策:退还白帝城,请荆州援军来,再逐步图谋益州。这三策是庞统的“高光时刻”,可以说他考虑战略问题相当全面,将各个方案提出来以供君主选择,无疑是个智慧的谋士。可惜刘备并没有采取上策,而是采取了中策加下策。(此时正好张松密谋之事泄露了,刘备和刘璋撕破脸皮)说干就干,刘备大军斩杀杨怀、高沛,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涪城,50多岁的刘备志得意满,饮酒取乐。庞统看不下去了,劝谏说:“把讨伐刘璋当作快乐,非仁义之兵也。”刘备怒道:“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难道不是仁义之师?”于是二人起了争执,后来是刘备主动服软,请庞统一起饮酒,这才恢复了欢乐的气氛。涪城所在位置(可看大图)其实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刘备嘴上说着仁义二字,做的并不全是仁义之事。攻伐刘璋他中途设宴喝酒,汉中大胜后他彻底“飘了”,刘备也是有缺陷的。公元年,刘璋手下诸将均被刘备打败,李严、吴懿等将领纷纷投降刘皇叔,唯有张任、刘循等人死守雒城。为了能尽快占据益州,刘备还命令在荆州的诸葛亮、赵云、张飞等人派兵前来支援,可惜欲速则不达,刘备这一路大军围攻雒城将近一年之久,刘循一直坚守不出,刘备很是无奈。庞统也同样很焦虑,有一回他决定亲自带兵攻城,不幸被乱箭射死,年仅36岁,惜哉。(如果说庞统亲自攻城是为了建立功勋,也能理解他。)诸葛亮死后刘备很痛惜,上策可复兴汉室?庞统死后,刘备非常痛心,每每聊到庞士元就容易流眼泪,据史书《三国志》记载:先主痛惜,言则流涕。其后,刘备还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足可见刘备对庞统的器重。以上便是庞统比较短暂的一生。最后,和大家讨论一个话题:如果刘备采取了上策,汉室能否复兴呢?诚然,刘备大军从葭萌关出发直到攻陷成都,用了约两年的时间,再加上大军在葭萌关驻扎了一年,一共三年。时间就是金钱,看看这三年里曹操、孙权在干吗?曹操和孙权都在休整,并没有激烈交战,甚至两家还和亲了,公元年,孙权果真率先动手攻打了荆州。因而,时间对于刘备来说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如果刘备当机立断在涪城宴会上挟持刘璋,或者说采用庞统的上策偷袭成都,以此来争取时间上的优势,或许荆州五郡就不会轻易丢失,无疑兴复汉室的希望将更大。刘璋可叹历史没有假如,36岁的智囊庞统逝世了,没能继续辅佐刘备登上帝位,天不佑蜀汉呀。super

一个历史爱好者,参考文献:以史书《三国志》为主,《襄阳记》、小说《三国演义》为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5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