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http://www.gpitp.gd.cn/news/20180503/85432.html
成小潇
又是五月!一个鲜花如锦却又总给人带来一份淡淡忧伤的五月。到今年,汶川地震已是12年。
每到这时,对汶川的牵挂,对汶川女孩江竹的牵挂总使画家李自健凝重静默下来。那是一份浓得化不开的情。
李自健与汶川结缘是年秋天。那一年,为了寻找“人性与爱”新的创作题材,李自健与朋友驱车四川北部,一路途经茂县、理县、北川、汶川,最后来到有着两千年历史的羌族古老村落——桃坪羌寨。这个有着百来户人家的羌族村落遗世独立,在群峰环抱中,风景绮丽、民风淳朴、古韵犹存。美景如同磁石般吸引了画家和他的朋友,他们安顿好行装,沿着从大山深处流淌而来的小溪,一路溯溪而上。途中遇见一群晒得黑不溜秋的山里娃娃,背着竹篓,打着赤脚,在溪流中的石头上蹦来跳去,嬉戏逗乐,仿佛原本就是这个大自然的组成部分,那么蓬勃充满生机,那么纯净质朴美好。其中一个小小人儿,更是吸引了画家的目光。她比其他玩伴年龄小一点,七八岁的样子,像一条小尾巴,努力跟上大家的节奏。在溪水中跳跃时,缠着红绳的小羊角辫甩来甩去,一双充满童真的明亮眸子,好奇地打量着画家一行人,一点都不怕生。问她名字,她脆脆地回答道“我叫江竹”。
李自健把相机对准她,不断地按下快门,拍了上百张照片。画家知道,这种生长在山野自然中的孩子,不可能把他们“抓”住按在椅子上规规矩矩给你做模特,只能用相机先抓拍下来。
回去之后,画家以小江竹为原型,创作了大幅油画《听泉》。画面中,小江竹安静地躺卧在溪边的大石头上,听着缓缓流淌的泉水声,恬然入睡。她衣着素朴,手里拿着一把开满小黄花的青草,旁边放着背篓,割草的弯刀插入背篓中,只有一个木柄留在外面。画面宁静而温柔。
《听泉》一经展出,赢得一片盛赞。最原始的美好总是能直击人心。画家决定深入拓展这一题材,从那以后,几乎每年,他都会去桃坪羌寨,就在寨子里找户人家住下来,他心里爱悦那一片土地,牵挂那些可爱的顽童,那里也带给他心灵上的宁静和艺术上的灵感。那些可爱的小孩子,或以个体,或以群体,陆续出现在画家的油画中。
年,李自健已在长沙设立画室并筹划在湘江之滨建造个人美术馆。5月12日那一天,像是冥冥之中有某种天意,他当时正在创作又一幅以小江竹为模特的油画《晨鹭》。
地震的那一瞬,他感觉到了画室所在高楼的摆动,不一会儿电视里滚动播出消息“四川地震”,“震级约7~8级,破坏性极大”,“震中在汶川、北川一带”。李自健感到一阵揪心。桃坪羌寨还在吗?可爱的小江竹和那群山里娃娃还在吗?如果一切都不在了,面前的这幅油画、这盈盈笑意还要不要画下去?对着油画中那张笑脸,李自健的心一牵一牵的痛,他不得不停下创作。
三天后,一位媒体朋友偶尔走进画家的画室,看到了尚未完成的《晨鹭》,得知画家与画中汶川女孩的特殊情缘以及对她深深的牵挂,感动不已。凭着新闻人的敏锐,马上回报社赶写了《听泉的汶川女孩,你在哪里》的新闻特写,配上油画,以显著位置发表在次日的《三湘都市报》上。文章很快被人民网、搜狐网、新浪网等大网站转载。“旅美画家寻找汶川女孩”很快成为网络上的热闻。更多的媒体和好心的人们加入了寻找江竹的队伍。
画家一边等待消息,一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