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在哪 http://www.znlvye.com/
存有羌族碉楼且比较有名的村寨当数四川理县的桃坪羌寨。桃坪羌寨的老寨位处半山腰,背山面水,坐北朝南,据说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年)。只是现在所看到的老寨的建筑年代已不是很清楚了。桃坪羌寨不仅有碉楼,而且还因为一层有巷道,地下有水沟,加上各家房屋在二、三楼相互连通,构成了立体的防御体系,因而被称为“神秘的东方古堡”。
进入寨口的巷道,抬头是看不到天空的,因为头顶上都搭建着房屋或过道!宽度不足两米的巷道两侧是石砌的墙体。巷道中如果没有灯光的话,白天也是幽暗的。巷道底下则是可以容纳人弯腰或爬行通过的水沟。水沟里哗哗的山泉水不停地从高山上冲刷而下,可以作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
如此神秘的古堡,如果没有人指引,走起来恐怕会晕头转向。于是,我在村口请了位村民做导游。她好几次把我们领到了某座老房子的某个位置,让我们自己或是弯腰通行,或是攀梯下行,或是登梯上行,她则每次都走“大道”,在约定的出口处等着我们。老屋里不设电灯,偶有阳光射进来,能看到空气中飘浮滚动着灰尘,映照着四面被火塘熏得发黑的墙壁。在这里,老屋和暗道时刻散发着历史的韵味,充满着羌族古老的气息,吸引着人们继续探索羌族的民俗文化。
这里的旅游开发已经比较成熟了,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去寻找一家碉楼进行攀登考察。桃坪羌寨的老碉楼现存有三座,分别是小琼羌家、陈家碉楼和余家碉楼。我选择了跟我同姓的余家碉楼来攀爬。也许是学习过建筑工程专业的经历,面对建筑结构或天然的土石结构,我都会比别人想得更多一点,换句话说,是多了些“不必要”的顾虑。
现存的这几座老碉楼都抵御了以往多次的大地震。尤其是桃坪羌寨所在的地方,在年还经历过一次牵动全国的地震。凑巧的是,当时我正好走进四川东部某个楼盘的销售中心里,而那也是我第一次来到四川地区!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如今,十多年的时光过去了,震中的人民已经重建起家园,安居乐业,让人欣慰。
在余家碉楼前,我很快就打消了多余的顾虑——既然这几座碉楼连同桃坪羌寨的主体房屋都在地震中没有受损,那我们今天去攀爬也应该是安全的。老碉楼能向游客开放,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那就上去一察究竟吧!
因为这个四角碉楼属于“家碉”,是某户人家自建自用的,所以进入碉楼需要先进入这户人家家里,然后往上走两层,到达楼顶的平台,才看到进入碉楼的门。在碉楼里,一层的木楼梯连接着上一层的木平台,就这么往上爬,我竟忘记了一共有几层了,只记得达到最顶层时,看到一个半露台,前方围着类似女儿墙的矮墙,两侧突起两根石柱,放着白色的石头。露台上的视野很开阔,风也比较大。看得出,这座碉楼的位置处在寨子的后方。如果寨子前面密道遍布的巷道没能阻挡敌人的进攻,那寨民最后才需要躲进碉楼里。
既然碉楼能抵御强烈的地震而完好无损,那它应该也可以抵御住强敌的进攻。想来悠悠岁月中,应该也没有什么敌人能够攻进寨里。
我小心翼翼、手脚并用地下了楼,在桃坪新老寨子之间的果树林下点了杯绿茶怡然自得地品味起来。夏天稍显强烈的紫外线穿过果树的枝叶,射向透明的玻璃杯,照在我的脸上,水蒸气带着茶香刚冒上来,就被傍晚高原的山风微微吹拂到我的脸颊上,我深吸一口夹着茶香的山寨空气,顿觉神清气爽。山风继续顺着我身旁的石阶吹上老寨,穿进了巷道,穿下了水沟,又闯进连通的宅院中,最后钻进碉楼的门洞和射孔,飞向山顶的白云间……此时,我在羡慕寨民生活的气候和环境的同时,也由衷地感叹羌族先民选址、规划和建筑的智慧。我似乎有些明白,羌族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的缘由了。
本文摘自图书《阅读时光里的古村镇:从30个视角品鉴个古乡村城镇》,版权所有。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