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坪羌寨,位于理县杂谷脑河畔桃坪乡。羌寨距离理县城区40公里,汶川城区16公里,成都公里,是国家级重点文件保护单位,九黄线旅游圈的重要景区。桃坪羌寨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尚有人居住的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建筑群,享有天然空调美名。其完善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通道和碉楼合一的迷宫式建筑艺术,被中外学者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神性的东方古堡。初进羌寨,歌舞升平。人们男男女女基本上都穿着(zhuo)着,羌族人的服饰。散步的,遛弯儿的,做小买卖儿的,做小生意的,汉话说得很好,热情友善,较比彝族人,一点儿也感觉不到蛮夷之地的味道。可是一进了羌寨的碉楼,立马让你感觉到阴森恐怖,后背发凉。整个寨子,寒气逼人,湿气(阴)太重。他们住得高高大大的古堡,每家每户的脚底下,都暗流涌动的河道。那是因为,整个寨子的底下是一条水道。如同我们看的地道战片中的地道,连接着每家每户。碉楼是用来防御进攻的,水道是用来逃生的。细想起来如同北京地铁通到玉泉山下一样,一旦有战事发生,他们直接进入水道,可以逃生到大山里。所以说寒气逼人不难理解,因为他们每个屋子的底下是水,是河流。所以初入的人们感到谨慎的凝重感。羌寨建筑大多都是就地取材,用料较为简单:黄土和石片。小小的石片,嵌入各种有序中,历经多次战火和地震的洗礼,不瓦解。从公元前年起,一路马拉松,从古代跑入现代。寨子也没有太大的野心,去接纳现代的外来建材,羌寨的建筑,就这样,不含杂质,昂然于山腰,耸立起清峙、轮朗、挺阔和致远的范式。为一片瓦树碑,为一抔土作传。这处古今如一的通道,能把我们植入2千年前,先人的防御堡垒,祭祀场景和生活场景,与他们同在一个现场。也能把先人们拉回来,和我们同处于一个当下。这里有股子稳定厚实的力量,执念于自我特质。走进去,风光无限。一个人,一条路,人在途中,心随景动。一条河,一脉通,未知前路,在乎沿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7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