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理县甲石口山峰一览
前言
理县甲石口沟是岷江上游杂谷脑河的一条支沟,也亦称作甲司口,国道从沟口的朴头乡穿过,该沟地处川西北高原东南麓四川盆地西北部的高山峡各地带,沟长14km,流域内山势陡峻,沟尾支沟众多。有东北、西北和南山脊三条山脊,三条山脊形成“马蹄形”山谷将甲石口沟围在中间,在其东北山脊和南山脊上还有多座米以上的山峰。
本文不详细介绍甲石口的人文地理,而侧重介绍甲石口里位于“马蹄形”山脊上的17座山峰(不包含其所有延伸山脊上的山峰),有些山峰资料甚少,故无详细文字描述。17座山峰中包含阿坝州(邛崃山脉)第二高峰海拔米的罗格审柔达,就在甲石口沟倒沟塔子沟以及毕棚沟之间,山下有甲石口倒沟冰川和塔子沟冰川,其中甲石口倒沟冰川是邛崃山脉面积和冰量最大的冰川。
附理县熊耳村拍摄甲石口方向全景山峰标注照片
(数据基于中村保先生地图册及谷歌earth)
借助全景照片可以先让大家对每个山峰的地理位置关系有一个初步了解,但由于山峰相互遮挡原因并没有将甲石口17座山峰全部拍入镜头内,接下来我将一一罗列17座山峰照片和做简单文字介绍,从海拔最高的山峰开始。
(部分山峰照片系长焦拍摄,画质不佳,敬请谅解)
1.大黄峰(罗格审柔达)海拔m
大黄峰,它不是美国电影《变形金刚》里的雪佛兰大黄蜂,而是山峰的峰,当地人称为罗格审柔达,海拔高度为米,为邛崃山脉的第二高峰,也是四川阿坝州的第二高峰,仅次于四姑娘山的幺妹峰。大黄峰位于理县甲司口沟倒沟、塔子沟以及毕棚沟之间,曾有日本、韩国的登山队进沟对该山峰进行考察和攀登,但均以失败告终,常年的坏天气让登山者连大黄峰的影子甚至都没见到,所以在国外资料中大黄峰被称作“隐秘的山峰”。直到年由国内的刃脊登山队登顶。
2.大黄峰北卫III峰m
介绍完“老大”大黄峰,我们接下来从它的卫峰开始介绍,受横断山脉的影响,大黄峰坐落在一条南北纵横的小山脉上,最北边的山头就是这座海拔米的卫峰,它离主峰最远,暂称之为北卫III峰,再往北无海拔超过米的山头。照片就拍摄于国道上,或许经常旅行的你也曾一睹过它的风采。
3.大黄峰北卫II峰m
山脉延伸到这里就突然陡增了,冒出好几座米以上的山峰,其中就包含了这座海拔米的卫峰。它位于大黄峰的北侧,距离大黄峰仅1.2公里左右,看起来非常陡峭。照片拍摄于理县甘堡藏寨,这里是观察大黄峰群峰的一个十分方便的地方,另外在毕棚沟内也可以看到这座山峰的山尖。
4.大黄峰北卫I峰m
这座卫峰也处于主峰向北延伸的山脉上,是距离主峰最近的一座卫峰,离主峰不到1公里,它也是该区域的第二高峰,海拔达到了米。照片拍摄于甘堡藏寨,从这个角度看上去该山峰几乎与主峰大黄峰粘连重合到了一起,不仔细看难以注意到它的存在,但实际上它是一座独立的卫峰,甲石口倒沟冰川和塔子沟冰川同时发源于主峰(大黄峰)和这座米峰的山体。
5.大黄峰南卫I峰m
我们绕到了大黄峰的南侧延伸山脊上,遇到的第一座就是这座海拔米的南卫峰,它距离主峰1.5公里左右,是南延山脊上7座米以上山峰中离大黄峰最近的一座。甲石口冰川同样也有一部分发源于该山峰的北侧,在它的西南侧是海拔米的马dao峰。
6.大黄峰南卫II峰m
山脉延伸至此成“Y”字形分叉,一条继续向南延伸,一条拐向东方,呈一条半弧形又逐渐绕回北方,形成“马蹄形”甲石口沟。该卫峰外形酷似一个三明治,由几层叠加的山峰组成,山顶的山脊上包含了至少5个破碎的峰顶,目前观察到以最靠南边的峰顶为最高峰,海拔米。
7.甲石口米峰
位于甲石口沟深处的一座山峰,海拔不高,米(谷歌earth数据),距离主峰约4公里,与米峰中间隔着一个巨大的山坳,整个山体呈片状,只有东、西、南三条山脊,北面是一面巨大的雪岩壁。
8.甲石口米峰
该山峰海拔米(谷歌earth数据),形状跟米峰相似,也是一个“片状”山峰,拥有3条山脊,千万年以来的冰川冰蚀作用将本来连为一体的米峰和米峰切割为两个独立山峰,现在它们之间相距约1公里的山坳。
9.甲石口米峰
山脉越往沟尾端海拔开始逐渐升高,米峰位于甲石口沟尾部分,山体不大,夹在两座山峰之间,但看起来异常陡峭,两条发源于山体两侧的沟壑里积聚着少量悬冰川。由于位置偏僻加上周围山峰遮挡,人们一般很少窥见它的身影。
10.狼拉丝咧m
海拔米的狼拉丝咧峰位置正好位于甲石口沟的沟尾,山脊上发育有悬冰川,北壁发育有少量冰川,根据谷歌earth影像分析,作为沟尾的这座山峰在远古时代应该发育有比现在量大的多的冰川,冰川的下切作用形成了沟尾的山谷。该峰东南方向有一条延伸山脊,上面分布着6座米以上的山头。
11.甲石口米峰
很遗憾的是这座山峰目前没有拍到近距离完整照片,它在米峰东侧仅1.5公里处,位于三条山脊的中心点上,其中东南山脊直接连接着华西雨屏峰的西北山脊,该山峰离华西雨屏峰主峰约2公里,在它的东、南、北三侧山坳里都发育有一定量的冰川。由于位置偏远,该山也是难以观测到。
12.甲石口米峰
照片为甲石口沟口拍摄,从沟口一眼望去正好是米峰(谷歌数据)。另外在国道古尔沟至朴头乡路上也可一睹它的身影,在它的东南侧山坳里是华西雨屏峰的冰川,而北壁和西壁陡峭雪量相对较少,主要以岩壁为主要山体组成部分。
13.甲石口米峰
绕了一大圈,我们从西侧绕到了东侧的山脉上,这里突兀着米峰,照片就是在国道上拍摄,在它东北方向还有一座小山头约米左右。常年的风雪侵蚀使得这一代山峰都几乎呈现出锯齿状的山形,虽然海拔不高,不过山形还算威武壮观,在峰东侧有一小段延伸山脊,末尾处有山峰海拔约米。
14.一颗印峰米
终于迎来了另外一座有名字的山峰,它就是一颗印峰,海拔米,照片拍摄于理县白空寺附近,从照片可以看得出从峰顶处发育有一定量的冰川至山脚,照片里右侧雪更厚的那座山峰便是海拔米峰雨屏峰的一部分。一颗印峰的西侧山脊延伸至甲石口沟,也是甲石口沟的组成部分之一。
15.甲石口米峰
照片里中间那个尖尖的山头便是米峰,照片拍摄于夏季,看起来雪量较少。它其实可以算的上是一颗印峰的卫峰,距离一颗印峰仅仅米,从两座山峰发育出来的冰川共同汇入到一个山谷里面。米峰拥有南、西北、东北三条山脊,其中西北山脊延伸至甲石口沟内。
16.甲石口米峰
甲石口米峰北距一颗印峰约1公里,照片拍摄于理县熊耳村,从这里可以清晰的看到这座山峰的身影,它是整个甲石口最靠东的一座山峰,在它的东侧便是一颗印沟。海拔米的海子塘峰与它只有一沟之隔。同样,东面为阴坡面,雪量较多,而位于阳坡的西壁则少积雪,以岩壁为主。
17.甲石口米峰
我们来到了需要介绍的最后一座山峰,甲石口米峰(谷歌earth数据),很早以前就开始注意这座山峰,因为每次从国道回成都,只要天气好的时候就能在快到朴头乡之前看到它的身影,它与米峰和米峰仅仅簇拥在一起,就像三个亲密无间的姐妹一般。照片展示的是它的北壁的情况,峰顶很小很尖锐。我们绕了一个“马蹄形”回来之后,来到这座山峰所在的位置的对面(西侧)刚好又是海拔米峰大黄峰。
写在结尾的话
那么,到此甲石口的17座海拔在米以上的山峰已经粗略介绍完毕,除海拔米的大黄峰之外在此没有介绍其他山峰的攀登和探索历史,望读者补充说明。在甲石口之外周围耸峙着的著名山峰还有:海拔米的马dao峰、海拔米的华西雨屏峰和海拔米的海子塘峰,以及超过20座米以上的极高山,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再向大家介绍周围其他山峰的相关资料。
都说毕棚沟是四姑娘山的背影,没错,长坪沟和毕棚沟只相隔一个垭口,理县的这几条雪山集中的山沟一点不输于小金县四姑娘山的3条沟,这里都是喜爱雪山的人的乐园。那么作为毕棚沟的“邻居”甲石口沟在我看来更加具有那种神秘的美,这里的极高山更加集中和值得人们去探索,希望本文能够给热爱雪山的人给予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附谷歌earth甲石口俯视山峰标注图(山峰数字按本文介绍顺序标注)
*本文如有不足或错误之处请广大读者补充更正感谢您的阅读*
(作者米联系方式)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