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坪羌寨是即建有民居又建有碉楼的以居住与防御为一体的一个地方,始建于公元前年,距今已有多年历史,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因其特殊的建造风格,被外国人称为神秘的东方古堡,这里居住着神秘的羌族人。
羌族的“羌”字,上面为羊,下面为儿,羊儿对于羌族人来说,属于能够辟邪与养育他们的吉祥物,古羌人多以牧羊为主,是一个没有文字只有语言的民族。
据说全国的羌族人一共有30万人,在阿坝地区居住的羌族人不到十万人。羌族人的寨子与藏区的寨子一样,基本都是临河而居,临山而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他们穿的云云鞋多为自制,鞋面上的云朵预示着这个民族的人居住的地方高到能触摸到天上的云朵,他们穿的服饰还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从地图上看,阿坝理县桃坪乡的桃坪羌寨像泊在高山中的一艘船,这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羌寨,这里的寨子多以片石与黄泥构建,历经多次地震依然屹立不倒,像极了羌族人顽强的生命力。
6月的桃枰羌寨,樱桃红了,核桃树挂着青色的果子,生活在这里的羌人在寨子门前的路上卖着樱桃、杏子、高山李子……日子过得舒适又惬意。这里的海拔只有多米,是连接着高原与平地的中转之地,每天前来寨子里的游客数不胜数,虽然门票只要60元,但景区开放之外的时间,寨民可以自行收费,所以,虽然门票不贵,但每户寨民每个月可以分到块钱左右,在这个消费水平并不高的地方,也算不错了。
进入寨子像走入迷宫,这里的寨子户户相连,不仅有四通八达的地下水网,还有像地下迷宫似的巷道,若没有人带路,还真是容易迷路。站在迷宫里看天,天很蓝,也很小,但若走出巷道,则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眼前是大山,有古时遗留下来的烽火台,是郁郁葱葱的高山、森林与远方。
桃坪羌寨的建筑多为5层,有宽敞的厨房,有晾肉的小屋,还有险要的木梯,通过木梯可以上到最高层。层与层之间斜开着孔洞用来通光,这种通光方式使雨水不至于进屋,还能有很好的透光作用。房屋最上层的平台用来晾晒粮食诸如玉米之类,游客多了以后,为了方便游客在房顶上眺望,便不再在房顶晒粮食。
有几户保存完好的碉楼,以前用来瞭望与防御,现在开放给游客参观,游客可以登上碉楼的最上层俯瞰整个寨子。碉楼还有围栏,可以站在围栏上远眺。最上层的碉楼比较窄,宽度仅容两个成人并排站立。所有的房屋间距很短,从一户房顶可以通往全寨任何一户人家,这样一个进入像迷宫,逃跑如履平地的建筑结构,也是寨子能历经战争与地震而依然能保留完好的原因之一。
羌寨的房顶上几乎每家每户都放着白石,据说是从山上请下来的,具有庇护的作用。羌族人崇拜白石,认为白石代表着不同的神灵,是善的化身,能给他们带来好运。而且白石放好之后便不能再动,否则就是动了神灵的神位,后果是很严重的。羌族人之所以崇拜白石,是因为在某次著名的战争中,三座雪山给了他们存活的机会,而雪山又化为白石,是纯洁而善良的化身,白石在羌族人心里的地位,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
站在桃坪羌寨的屋顶远观,密密的寨子在高山的环绕下,像一方遗世独立的古地,透着神秘的文化,等着四方来客探索,发拙……
我们站在一户主人叫做陈朝文家的陈家碉楼上,对羌族人简单而满足的生活充满了向住,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给我们唱起了羌族的歌儿,虽然听不太懂,但是笑容挂在她的脸上,像极了山上开得灿烂的石榴花。
虽然生活在阿坝的羌族人生活平淡低调,可在淡然里却能看出透着深深的幸福感,他们欲望寡淡,在这片多年的土地上默默地生活着,像寨前的河流,奔腾着,一直向前,向前……永无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