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特稿丨凉山归去来彝族小伙返乡支教第一

公益爱心援助定点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6173182.html

本文转自:天目新闻

8月30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第二中学,一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吸引众人目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届本科毕业生苏正民,向自己执教的名初一学生分享自己学习经历:“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不断给自己增加内生动力。”

今年6月,苏正民在毕业论文中用多字回顾了自己虽“坎坷崎岖”但“充满了光亮和希望”的求学之路,感动着许多网友。

这个皮肤黝黑、朝气向上的青年,靠读书实现了走出大山的梦想。这个夏天,他又回到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启一年的支教生活。心中有梦、胸怀家乡的他告诉自己,“不要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更不要忘了自己从哪里来。”

开学第一课

鼓励学生用知识改变命运

“说实话,我大学期间还参加过很多活动,但是上第一课的时候还是非常紧张。”这是苏正民第一次以正式老师的身份给学生上课,教的是《道德与法制》,担心“开学第一课”上得不够好,苏正民已经准备了一个星期。

讲台上的苏正民,不着急给孩子教授知识,他鼓励学生首先明白,“读书,对我们山里孩子来说是改变命运的最好的一条路”。

自己中学时的开学场景,苏正民历历在目。当时小学成绩不理想,汉语说得蹩脚,他生怕自己被嘲笑。“爸妈还特意给我添了好几套衣服,叮嘱我三四天就要换一换。”本以为这样的学习生活已经很不错了,但苏正民却在学校里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大山和城里的差距。

初一的寒假,苏正民打包好行囊,向父母提出了退学,父亲的一记响亮的耳光和母亲掩面痛哭令他印象深刻。彻底醒悟的他,做了一个决定:把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生活费全部买学习资料。自那以后,苏正民每天下晚自习后,偷偷打着手电筒学习。他的成绩也终于从班级倒数前进到班级前几名……

苏正民将这些经历一一与学生分享,“希望他们从我的故事中能得到鼓舞,用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大山。”

当然,苏正民也不忘立下规矩,“上课时我会很严厉,下课了我就是他们的大哥哥。”他想走进孩子们的内心,跟他们成为朋友。苏正民觉得,光教课本上的知识还不够,他还额外设置了一些课程为学生开拓眼界。

“多年前离开凉山,如今又回到这里,心情是完全不同的。”年苏正民离开时,正是当地脱贫攻坚如火如荼的一年,5年后返回家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路通到了家门口,村子里修起新房,学校一栋栋教学楼也拔地而起……”

苏正民也经历了从懵懂无知到拥有坚定的信念、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心路历程。“我已经看过了外面的世界,也想再回来,坚守一份初心,把更多的孩子送出去。”

走出大山

别人给你一碗米要给别人回馈一袋米

苏正民说,儿时读书时,最让他刻骨铭心的是那群年轻的支教老师,一个艰苦到连当地老师都无法留下的地方,这群来自大城市的支教老师是如何坚守下来?这样一群皮肤黝黑、衣衫褴褛,连句汉语都不会讲的“小屁孩”,有什么值得留恋?

离开凉山上大学后,苏正民找到了答案——“是他们用点点荧光,照亮了我那条狭窄崎岖的小路。”而今,苏正民也加入到了支教老师的行列中,扎根大山,继续点亮凉山孩子充满“光和希望”的求学之路。

苏正民难忘求学路上父母义无反顾地支持,“你尽管读书就行了,其他的交给我们”。父亲在工地打工,母亲长期从事保洁工作,扫马路、扫学校、扫医院、扫车站,扫小区,就这样将他和妹妹送进了大学。父母的不易让苏正民看在眼里,对他来说,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也让他看到了凉山父母对孩子接受教育的渴望。

苏正民说,本想本科毕业后带母亲出去旅行,但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一直没有机会。毕业前,学校帮他实现了这个梦想。母亲受邀参加苏正民大学毕业前的“公道美品德行奖”颁奖典礼,“这是妈妈52年来第一次离开凉山,第一次上舞台为我颁奖。”

那一刻苏正民落泪了,印象中的母亲从来没有说过为他感到骄傲,母亲只会劝诫他,“别人给你一碗米,要给别人回馈一袋米”,无论走多远走多快,都不要忘记自己,不要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不要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以后身边只要有需要帮助的人,你随时都要帮助他们。

他深信,“知识与贫穷无关,我愿意去做知识传授者,让更多大山的孩子像我一样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回到大山

希望扎根基层每个人的快乐不一样

苏正民回凉山支教了,他希望为大山的孩子和大学生做些什么。

“一直以来,我都想建书屋,为自己也为大凉山孩子们。”今年2月,苏正民实现了儿时的梦想,他在西昌郊区开办的“阿依公益书屋”,为大山里自主搬迁户、进城务工子女提供了看书、自习写作业的地方。

苏正民回忆,小时候看的书都是父亲从工地捡回来的,这些破旧的书对他来说如获至宝,也让他养成了看书习惯。如今,在这个书屋里的书,一部分来自捐书活动,一部分来自当地收集,品类丰富,还一直有大学生志愿者给孩子们提供作业辅导,授课陪伴等。

这样的举动也得到其母亲支持,“我不认识字,图书馆里的书我一本也看不懂,但我知道读书有多重要”。就在书屋成立后,苏正民母亲成了首位管理志愿者,购买书柜、打扫卫生、整理书籍,有几次一忙就是到晚上11点。接下来,苏正民打算将公益书屋开到社区、村委和学校,让知识浇灌更多的孩子。

今年7月,“阿依森林”夏令营为美姑县巴普镇初级中学、会理县民族实验中学的名孩子带去多种艺术类、体育类课程。从今年暑假教学成果看,苏正民满是欣慰。他向记者发来与学生合影,孩子们捧着自己手工、绘画作品,笑得露出牙齿和酒窝。

夏令营短短12天设置了12门课程,虽然不可能让孩子掌握所有技能,苏正民希望通过这种形式陪伴留守儿童度过愉快假期,让孩子们树立自信。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学生志愿者的亲身经历,让孩子们懂得读书、知识的重要性,要让知识改变大山孩子们的命运。

目前,苏正民创办的“凉山阿依助学计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26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