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阿坝的文化使者他们在雪域高原放牧艺术

北京哪个治疗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m.39.net/pf/a_4508636.html
艺术牧民杨瑞洪和大唐卓玛是四川省阿坝师范学院的美术教授,作为阿坝高原生活长大的,也热爱艺术的人,我与她们有很多交往,观看过他们的画展,看过他们出的画册,在他们的工作室穿进钻出,并经常在卓玛的画室喝茶,然而,我却几乎没有写过一段有关他们的画的文字,不为别的,因为太近了,所以无法像其他作家诗人那样解读他们的作品。因为美术却是我的弱项,我对音乐的敏感和爱好超越美术,虽然二十年前音乐老师就因为我的短手指枪毙了我的钢琴梦,可是我的作品中的主人公无论男女都弹得一手好钢琴,而对于退休后的打算也不是想操画笔,而是想在黑白琴键上圆梦。话扯远了,其实我是非常想写他们的画的,可是总是有感触但却形不成文字,虽然早期我也写过一抹亮丽的高原红来解读他们的作品,可是后来我却读不懂他们的画了。不过,我依然在读他们的画,每次翻阅着他们的画册,我都会跟着他们走进高原,这高原不是具象的高原,也不是印象高原,而是他们所说的意象高原,为了意象这两个字,我不得不百度一回,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原来如此,它与印象又不同,但又是在印象的基础上产生的,印象是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迹象。而意象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于是,我找到了解读两位画家作品的钥匙,这就是他们那份浓得化不开的高原情。是从二十多年前,杨瑞洪的那幅《雪山牦牛》(不知是不是这名字,时间太久也忘记了)被他的母校四川美术学院收藏,还是在他十五岁那年的处女作《羌山之麓现新城》让他的启蒙老师首肯,总之,高原情结就在他心底生根,在他的笔下健硕的牧女挤着牛奶,赶着牦牛,脸上一抹醉人的高原酡红,健壮的汉子嘴里似乎还吐着酒气,他们骑着马奔放在无际的草原上,当然还有一群群黑色的牦牛和开满鲜花的草原,庄严的寺庙和随风而动的经幡。当然,还有画中没有出现的行走在高原的艺术牧民,他们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向着艺术更深更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走上了一个个新的高度,一览众山小。他们走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都以为他们会置身于辉煌灿烂,于绚烂处向世俗微笑,然而蓦然回首,他们却在灯火阑珊处。他们依然置身于高原,在浸润着三国和大禹文化的汶川,在那座名叫姜维城下的小镇的师专培育着艺术新人,也圆着他们的艺术梦想。当然,如果以为他们的目光仅仅停留在高原就错了,他们也走出高原,走到成都,走到北京甚至走向韩国和大洋彼岸的美国。可是,无论行走多远,他们的心却永远牵挂着雪域高原这片热土。如果说音乐家表达情感是靠音符,作家诗人是依靠文字,那么色彩和线条则是画家表达情感的工具,用句时髦的话来说,杨瑞洪是把色彩和线条玩转了,在他的画布上,色彩如河流一般涌动着,澎湃着,奔腾着,他的色彩孕育着生命,充满着灵动,弥漫着山的气,水的灵,土地的芬芳与厚重。他的色彩厚重着雪域高原的深厚底蕴,带着高原阳光的炽烈冲击着观者的视线。而他的线条更加奔放,带着一股气韵,或者如流水奔向远方,或者向上升腾,那些杂陈的线条看是杂乱无章,但却让高原更加深让山峰更加巍峨而沧桑,让河水更有冲击力,而那种冲击力让整个画布都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似乎能听到高原深处鼓点的叩响如生命的绝唱,高原厚重的历史的人文的自然的古朴的意象在色彩中孕育,在线条中流畅。晨的高原,暮的高原,夜的高原,风的高原,云的高原。雪的高原,阳光下的高原,秋的高原,春的高原,高原成了画的主角,每一个高原,每一座雪山,每一条河,每一片草原,每一个海子,每一条溪,每一条瀑都带着生命的气息,还有高原生灵牦牛,它们或者特立独行,一双灵秀的眼睛静静地望着这个世界,咀嚼着牧草,或者一黑一白并立,或者一群群在风雪中逆行着,或者与赶牦牛的如同剪影行走在阳光下的草地。莲宝叶则,树正瀑布诺日朗瀑布,松坪沟、珠穆朗玛雪峰萝卜古羌寨,这些名胜在他的笔下是那么纯净,山峰巍峨圣洁,流水清澈见底却又不停涌动奔流,不停地澎湃着,那些河流都充满生命的灵动。看着这些画,让我不由得联想到德沃夏克的交响乐《至新大陆》,那是新大陆带着露珠的晨曦的清新,带着新大陆那片热土的厚重的音乐,而杨瑞洪的画也是既深沉又奔放的带着金属质感的流淌着音乐的画,在画布中,你能听到高原、雪山河水瀑布和草地的歌唱,歌声中有长笛的清灵,有圆号的响亮,有管风琴的明丽,更有从寺庙中传来的加长号的深沉厚重。而大唐卓玛的画又是另一种风格,大唐让人联想到盛世唐朝的辉煌,而卓玛则是藏语中的公文,这位出生在川西坝的女子给自己取了这样一个大气的笔名(艺名),于是,她的画有着许多女性画家所少有的大气磅礴又有着女性的温柔甚至带着梦幻色彩,她的高原是静谧的,静得可以听到小草拔节的声音,听到溪水的潺潺,听到虫子的浅呤低唱,仿佛让人聆听贝多芬的《田园》和舒曼的《梦幻曲》。她的高原又是色彩斑斓的,是很宁静祥和的,甚至你能闻到炊烟和青稞的气息,让你想走进那些从土里生长出来的房子,盘腿坐在主人华丽的床上喝一碗奶茶和青稞酒。即使是黑与灰这样沉郁的色彩,大唐的画布上你也感受不到阴郁与沉闷,而是凝重之中让人感受到希望的升腾,让人如同置身高原的静夜,聆听月光落地的声音。大唐喜欢羌绣的斑斓绚丽,喜欢玉米地和向日葵的芬芳,喜欢《花儿纳吉》的清新与活泼,她的画表达羌族青年的爱情,描摹羌族祖先木姐珠和斗安珠的故事,让人闻到泥土的芬芳。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那时,他们夫妇正在理县桃坪羌寨陪台湾画商旅游,他们在龙小琼家中吃过午饭,看到阳光明媚,便没有打算立刻回汶川,而是坐在龙家院子喝茶,地震突然暴发,等他们回过神,桃坪老寨子垮成废墟,他们停在龙家厨房的汽车被砸成废铁。而他们的女儿也和同学们经受考验,从学校撤到姜维城山上,并和同学们围成圆圈蹲在被雨水打湿的田地里,头顶着一块塑料布,那布上还滴答着水滴。因为牵挂着汶川的家人,父母妹妹和女儿更牵挂着学生,两人顾不上龙小琼他们的挽留,冒着飞沙走石和不断的余震,蹋着破碎的山路翻山越岭走回汶川,一路上他们看到被砸死在路上和小车里的死人,庆幸自己逃过一劫,也为生命的脆弱而感慨。回到汶川却看到原来宁静祥和的羌城已经一片死寂与黑暗,到处弥漫着劫后的恐惧,他们赶回学校找到自己的学生,第二天又到姜维城山上找到亲人。地震中他们一直坚守在学校,大唐卓玛在网络上发博文,向外界发出灾区画家的心声,并将她拍摄的照片贴在网上,得到新浪和雅昌等网络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68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