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10年前的那场大地震,山崩地裂,满目疮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灾区恢复重建怎么样?老百姓日子过得怎么样?10年后的这个春天,以“奋进巨变展望”为主题的汶川大地震10周年全国网络媒体四川行活动在成都启动。中国江苏网记者跟随采访团一起走进汶川大地震受灾地区,实地探访当地的奋进与巨变,展望未来新发展。
中国江苏网5月9日讯(记者罗鹏)“叔叔、叔叔,能和我们一起跳舞吗?”四川理县杂谷脑小学里,孩子们围在操场上,跳起了极具民族特色的舞蹈,一张张稚嫩的脸庞,露出天真烂漫的微笑。
5月8日,记者跟随“奋进巨变展望”探访汶川地震10年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位于阿坝州理县的杂谷脑小学,体验藏羌族学生在这里特有的学习生活。
阿坝州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中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地,拥有着悠久的藏羌民族文化历史。杂谷脑小学建于年,5.12汶川大地震时遭受严重破坏,于年选址再建。
如今,新校园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备领先,拥有在校学生人(含幼儿园),生源来自杂谷脑镇的5个村落。鉴于这里的地域特点,杂谷脑小学大力开展藏羌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在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上进行了有力探索。在这里,藏、羌等少数民族孩子茁壮成长,欢声笑语如花儿一般再次在这片土地上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