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两位非百里之才,一个早逝,一个成为

蜀汉虽然人才较少,却也出了不少顶尖人才,这些人才里有两位都被称为“非百里之才”。二人虽然都有经天纬地之才,结局却截然不同,一位年纪轻轻就被乱箭射死,另一位则遇到自己的伯乐,最终成为蜀汉唯一的一位大司马。

什么是百里之才呢?表面意思是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由于在古代一个县的范围通常是方圆百里左右,所以县长(县令)可称作百里之才,后来主要指才能平常的人才。“非百里之才”就是指才能突出的人,那么到底是谁被称为“非百里之才”呢?

第一位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凤雏”庞统了。

庞统

庞统其貌不扬,第一眼看上去并不像是个很聪明的人,也没什么名气。到二十岁时,庞统依旧籍籍无名,于是他决定去拜会素有的颍川名士司马徽,企图提高自己的声望。当时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叶,庞统就在树下,二人从白天一直谈到晚上,司马徽甚是诧异,觉得他并非一般人,还称他为“南州士之冠冕”。后来又经过另一个名士、也是自己的襄阳同乡庞德公赐号“凤雏”,庞统终于远近闻名。

庞统后来做了周瑜的功曹,周瑜在巴丘病死后,庞统前去东吴送丧。陆绩、顾雍长子顾邵、全琮等人知道庞统喜好品评人物,于是为其送行,庞统知道三人来意,给三人一一点评。从这点来看,庞统当时的名气已经是比较大了,但是却未被重用,仅仅是周瑜的功曹。

周瑜

庞统后来改投刘备,刘备起初只是给了他一个耒阳县令的小官。庞统心有不甘,本来离开东吴是打算施展自己的一番抱负的,怎奈只做了个小小的县令,便消极怠工,不理县务,结果不仅没有引起刘备注意,还被罢官。《三国志》这样记载的:“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

可能是庞统和鲁肃有些交情,抑或鲁肃早闻庞统的大名,对于庞统被免官一事,老好人鲁肃出来打抱不平。鲁肃专门给刘备写了封信,信中夸赞庞统“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再加上诸葛亮的推荐,庞统终于被重用,和诸葛亮一齐被封为军师中郎将。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又对这一事件进行加工润色,“非百里之才”这一词便出名了。

鲁肃

庞统终得明主,自然不遗余力,在谋取益州时,为刘备提供上、中、下三计。刘备取中计而行,斩杀杨怀、高沛二将,一路势如破竹,挥师直指成都。只可惜在进攻雒城的时候,庞统被飞箭射中而死,时年三十六岁。

另一位被称为“非百里之才”的人就比庞统幸运多了,他遇到了自己的伯乐诸葛亮,并被诸葛亮培养为接班人,他就是蒋琬。

蒋琬在蜀汉后期可谓是中流砥柱,但是在前期蒋琬一样是备受冷落。

蒋琬雕像

和庞统遭遇相似,刘备平定蜀地后,蒋琬被封为广都县长。蒋琬当时应该是和庞统做县令时差不多的心态,胸怀大才根本不屑于做一个一小小的县令,于是整日不理政务,烂醉不醒。这一幕正好被巡视的刘备和诸葛亮撞见,刘备大怒要处死蒋琬。诸葛亮应该是提前了解过蒋琬的,急忙劝阻:“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原主公重加察之。”蒋琬的“非百里之才”由此得来!

刘备

有了诸葛亮这一句褒扬,加上自身的才能,蒋琬开始平步青云。刘备称汉中王时,蒋琬进入中央被封为尚书郎。

诸葛亮开府治事后,初为东曹掾,不久升为丞相参军,诸葛亮北伐曹魏时与长史张裔留统丞相府的一切事务。张裔死后,继任丞相长史,诸葛亮外出征伐时负责粮草和兵员补充。蒋琬的才能和品性深得诸葛亮赏识,以致于后来密奏后主刘禅:“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诸葛亮

诸葛亮死后,刘禅依诸葛亮遗命,任命蒋琬为尚书令,成为事实上的丞相,之后又升为大将军,最终被封为大司马。大司马在东汉末三国时期,位列三公之上,为最高军职,一般都掌握着最高军事大权,曹魏的曹仁、曹真和曹休都曾做过大司马,孙吴的吕岱、施绩、陆抗、丁奉、朱然、全琮也做过大司马,但是蜀汉的大司马有且只有蒋琬一人。

这两位“非百里之才”,大家觉得谁能力更强呢?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5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