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专家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羌历年与羌年
文/赵兴武
图/颜晓亚等
羌魂05:00来自今日速讯北川在县城大规模开展庆祝羌族新年的活动,已经有整整30年的历史了。对这一独特的节庆,一般的文字表述是:“农历十月初一,是羌族的传统节日——羌历新年。”细想起来,这种说法是有逻辑错误的:按照农历来确定的新年,怎么能够叫羌历新年呢!
▲年北川老县城庆羌年活动
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拍摄《影像方志·北川篇》,其文字脚本的作者通过翻阅古代文献,找到了关于羌历年的相关记载。该电视片的脚本说:“有关羌年的文字描述,最早见诸于明末顾炎武的文字‘推算日月蚀及甲子建除,毫厘不差。大率以十月为一岁’。据史料记载,羌历以十个月为一年,一月三十六天,余下五天为过年,合计三百六十五天。”也就是说,古羌族确实有自己的历法,这种历法与中央政府推行的历法迥然不同,居然是以10个月为一年,每月36天,还剩下五天用来过年。那么按照羌族这种历法确定的新年,当然应该叫羌历年了。
▲年北川老县城庆羌年活动民俗表演
现在的羌族新年为什么不再按照羌历推算呢?《影像方志·北川篇》的脚本接着说:“清康熙以前,羌年的日期是以羌历计算。康乾盛世,成都地区的农业手工艺蓬勃发展,大批羌族男女会在羌历年之后的农闲时节,前往成都平原务工。由于生计方式改变,以农历计算的羌年开始出现在羌族文化中,人们逐渐将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这天作为羌历新年。清朝末年,随着国力衰退,羌年文化也逐渐淹没在历史的浪花中。”
▲年青片乡庆羌年活动——坝坝宴
按照这种说法,古羌族曾经是按照自己特有的历法来指导生产生活的,但这种历法早在清代中期,就逐渐淡化最终消失了。现代羌族所过的新年,是30多年前恢复的。《影像方志·北川篇》的脚本说:“20世纪80年代,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羌年得到彻底恢复。年,“首届在京羌族同胞‘羌历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举行。此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羌族人都会庆祝羌年。年3月,羌年成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年,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羌年文化遭遇到空前的危机。羌年文化的保护也由此上升到国家层面。有关部门开始建立羌年文化的完整档案,对现存传承人进行登记造册。国家也投入资金,建立《羌年活动传承人纪实录》数据库,提供羌年文化传承所需的物质保障。同时,对地震损坏的羌年祭祀场所进行修复加固。”
▲北川新县城庆羌年篝火晚会
央视纪录片的撰稿人既找到了古代文献的记载,又采访过提议恢复羌年的当事人,其说法是真实可信的,为什么把农历十月初一叫羌历年的问题也就有了答案:因为羌族历法已经消失,只能按照尚在使用的历法来定时间,而在当代羌民残存的记忆里,其先民又曾经将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当作羌族新年,于是就把这天(农历十月初一)恢复为羌年。恢复羌年后,举行了“首届在京羌族同胞羌历年庆祝大会”,举办者将其称为“羌历年”,所以这种说法便一直被广泛沿用下来。但作为国家认可的非遗项目,这个民族节庆一直被称为羌年,而不是羌历年,其传承人也被称为羌年传承人。
▲年北川新县城庆羌年活动
古羌族过新年实际上是每年一次的庆祝丰收和感恩的活动。羌族释比经典《木姐珠》中说,天神木比塔的幺女儿木姐珠,执意下凡与羌族青年斗安珠结婚。临行时,父母给了树种、粮种和牲畜作陪奁。木姐珠来到凡间以后,很快繁衍了人类,所种的树木骤然成林,粮食丰收,牲畜成群。木姐珠不忘父母恩泽,便在秋收以后把丰收的粮食和肥壮的牲畜摆放在原野上,向上天祝祷。从此以后,羌历年就成为羌民喜庆丰收、感谢上天的日子。
▲年北川新县城庆羌年民俗文化展演
古代羌年庆祝活动由各村寨自行组织。羌年来临,各家各户便忙着杀猪宰羊,蒸“瓦达”(一种用荞面包肉和豆腐做成的三叉形大蒸饺),有的还用麦面做成牛、羊、鸡、马、狗等各种形状的彩色祭品,以祭祀祖先和天神。有的人家在墙壁画上“万”字格,表示庆祝人畜兴旺,庄稼丰收。羌历年当天,全寨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带上祭品、咂酒和食品出门,到野外参加庆祝活动,青壮年男子还在彩色腰带上插一支两尺多长的油竹管,内装三根锦鸡长翎。
年参加新县城庆羌年活动的孩子们
▲参加新县城庆羌年活动的孩子们
庆祝活动大体由祭祀和娱乐两部分内容组成。先由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宰杀牛羊祭天神,焚烧纸做的猛兽,驱除邪恶;继而由四名壮汉抬着天神的象征—白石,众人随同遍游全寨;接着男女老少在草坪上围成一个个圆圈,载歌载舞,俗称跳喜庆沙朗。其间,穿插饮咂酒、馈赠所带美食享用、互贺新年等活动,狂欢到深夜方尽兴而散。
▲青片乡村民在野外举行羌年祭祀活动,感谢大自然的恩赐
为了适应现代形势,新恢复的羌年则演变成以县为单位举办庆祝活动,活动内容也变为以娱乐、商贸为主。汉族的春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羌族的新年则不同,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的节日。人们走出家门,聚在一起,共同欢度佳节,共同庆祝丰收,共同憧憬未来,气氛喜庆而热烈。因而,羌历新年不仅被羌人看重,也深受北川各族人民的喜爱。
▲青片乡村民在野外聚餐庆祝羌年
北川以县城为中心举办庆羌年活动始于年。年在京羌族同胞提议恢复羌年以后,年开始,阿坝州的茂县、汶川、理县和绵阳市的北川县商议,四县轮流主持,开展联合庆羌年活动。北川的羌族传统文化相对薄弱,排在最后,即年。这一年,北川在老县城龙王滩体育场举办了规模空前的庆羌年活动,万人空巷,受到一致好评。
▲年北川在老县城龙王滩体育场举办北茂汶理四县联合庆羌年活动
年至今已历30年,北川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这一非遗项目的传承,坚持每年农历十月初一组织庆祝活动,即使年特大地震当年,受灾群众居无定所也未曾中断。庆羌年已经成为北川的一大文化品牌。
▲年北川新县城庆羌年万人沙朗表演
▲年北川新县城庆羌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