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清明节,一大早细雨绵绵,好像天空也在为逝去的亲人哭泣。一位军人手捧鲜花,表情凝重,缓缓地来到四川成都革命烈士李月的墓前。他将鲜花恭恭敬敬地摆放在墓碑旁,然后肃穆而立,庄严地向战友行军礼,并告慰他:“以后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您在天堂就不要牵挂了,我驾“鲲鹏”替咱俩圆梦飞翔,替您尽孝”。说完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那么,李月因何牺牲?这位军人又为什么对他这样说呢?01家住四川成都的李月,年毕业于陆军航空兵学院,由于飞行技术过硬,曾多次参加重大飞行任务。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八级强烈地震,为了架起生命通道,飞行员李月和同事们一起担起重任,在地震灾区上空连续奋战十几个日日夜夜。5月31日,他们运送专家到理县,在返回途中,飞机正好行驶在映秀镇附近峡谷地带上空,由于此处飞行通道狭窄,又加上强对流天气,低云大雾,电闪雷鸣!面对这样的极端天气,直升机就像暴风雨中的小鸟,艰难地挥动着翅膀。李月和同事们使尽浑身解数还是不能抵御恶劣的天气,他们很快与地面总部失去联系,雷达已经捕捉不到他们的信息,飞机危在旦夕。14时56分飞机失事。李月母亲肖春天一直精神紧绷彻夜难眠,她一个劲地祈祷机组人员能够平安生还。但是,经过11天的全力搜救,最终确认机组人员全都光荣牺牲。儿子就这么撇下他们走了肖春天听后当场昏厥,李月父亲也悲痛欲绝。而此时痛苦的不只是李月父母,远在湖北某部队驻地的一名飞行员同样满脸泪水,他就是冯玮。35岁的冯玮是西部战区空军航空某团一级飞行员。他天生就是军人的坯子,为何这么说?这跟他的家庭有关,他的家乡湖北荆州是一座位于长江边的城市,住在这里的人经常与洪水作斗争。冯玮98岁的外婆记忆尤为深刻,更让这位老人深深记住的,除了洪水外,还有抗洪一线的人民子弟兵。于是,这位老人决定尽可能鼓励儿孙辈参军,报效祖国。在她的支持下,他们家20多人先后走进军营,外婆因此被评为荆州市“国防母亲”,外婆也成为他们家的“军人领导”。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年17岁的冯玮参军来到部队,并且顺利考上飞行员。冯玮飞行训练非常刻苦,飞行学院都是淘汰制,当初入学54人,毕业时仅剩24人,冯玮就是他们中的佼佼者。年11月,冯玮正式成为空军航空某团一名合格的轰炸机飞行员。作为一名飞行员,虽有过硬的技术,可是,一旦遇到恶劣的天气或其他危急情况,也不能%确保自身安全,冯玮也有过这样的惊险遭遇。因此,劫后余生的他,想到李月的父母与孩子阴阳两隔,能够感同身受。年某天,冯玮按计划起飞执行任务,准备返航时他听到了特别不对劲的声音,改平飞之后,他开始听到五号塔台很急促的连续报位“偏左30米!偏左20米!稍偏左!稍偏右!”听到这样的报位,他的第一反应就是罗盘可能坏了,冯玮赶紧检查罗盘,但是看来看去没问题啊,这下他真紧张了!因为罗盘没问题的话,那肯定是整个机身歪了、斜了,塔台才会那么着急调整。塔台显示冯玮的飞机是向着他的着陆航线飞去的,但着陆雷达却告诉他:几乎没有一个对准跑道,几乎是切跑道,从中央线上切过去的状态。先是罗盘对不上,再是地平仪对不上,这时候他突然意识到,一定是整个航行系统出故障了。要知道,飞机在降落的时候,危险系数是最高的。飞机的角度,如果稍微有一丁点偏差,就不可能水平降落。国际上把这段时间称作“危险七分钟”。航空史上很多飞机失事事故都是这个阶段出事的,飞行经验丰富的冯玮更清楚这点!怎么办?现在只能快速看机舱外面,这一看,冯玮心里更加着急了!外面竟然全是大雾。因为飞机正处于丘陵地带上空,经常会起一种平流雾,雾厚有三、五十米,像棉花一样,突然闯进去,就像进了大澡堂一样,全是白茫茫一片,冯玮像高度近视的人丢了眼镜一般,眼前一片模糊,实在无法辨明方向!正在这关键时刻,塔台那边传来一个几乎让冯玮有点绝望的消息,工作人员声音颤抖:“一号,我雷达上看不见飞机了!”显然,塔台已经不能给冯玮任何导航和数据支持,他不能判断自己的位置,相当于在短时间迷航了。看过空难电影的人肯定都了解:迷航就是不知道定位、不知道角度,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哪儿。冯玮明白这就是自己的生死关,万一有0.1度的偏差,估计就回不去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脑海里想到了自己的父母,要是出点事,父母该是多么的痛苦!不行,不能出事。他咬紧牙关,敛住心神,可是,还是身不由己地焦躁,这种情况能获取的信息就更少了。冯玮只能一遍遍地告诫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在这危险的时刻供自己决断的时间,只能以零点几秒计算,判断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生死存亡,零点几秒!他能把握住吗?能给冯伟参考的仪器只有应急地平仪,但也只有几个简单的数据,重重迷雾之中,他能仅靠几个数据平安降落吗?冯玮根据以往自己训练的实际经验,不断地调整机械平衡臂。一秒!两秒!一分钟!两分钟!突然塔台惊奇地发现,冯玮的飞机居然从迷雾中冲了出来,飞行姿态相当平稳,降落肯定没问题,而此时的冯玮已是大汗淋漓!冯玮终于闯过劫难,平安落地。大家都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九死一生的经历,让他一下子成长了许多。他立马给父母打电话报了平安,听着父母焦急的声音,他突然明白了生命的真谛,亲情的可贵及身为人子的责任,更明白了孩子的平安对父母来说多么重要,这样的顿悟让他改变了后来的生活。03年5月31日,李月的牺牲无时无刻刺痛着冯玮的神经,虽然他们不是同一个飞行学院毕业的,但都是空军第41期飞行学员。更巧的是,冯玮发现李月跟他的成长经历几乎一样,也是独生子。并且李月家庭也有着爱军、拥军的传统,两人对蓝天都有着一份执着的热爱与梦想。可想而知,冯玮听到李月牺牲的噩耗,联想到自己飞行的险境感同身受。特别是在电视上,看到李月母亲肖天春,一遍遍地哭诉着对儿子的思念,看着肖妈妈几乎哭干的泪眼,冯伟就想到母亲对自己的牵挂,心头不禁涌起强烈的责任和担当,冯伟觉得一个母亲失去孩子的那种痛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老人不仅仅失去儿子,更是失去了希望和骄傲,要给他们心理慰藉,让他们感觉儿子还在天上飞,他迫切希望自己能安慰安慰肖妈妈,并且想代替李月陪伴照顾肖妈妈,让她能尽享天伦。可是之前他和李月并不认识,更不认识肖妈妈,他怎么才能实现这个愿望呢?常言说“缘分和情感似乎是冥冥之中就注定好的。”接下来,冯玮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年,冯玮通过四处打听,得到肖妈妈的地址后,他思量再三,提笔写下了一封信,信中说,他是李月的战友,肖妈妈如果不嫌弃的话,他愿意做肖妈妈的干儿子,孝敬肖妈妈。信里,李月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由于之前和李月一家并不认识,信寄出去后,他生怕肖妈妈会拒绝他的心意,但是令他没想到的是,几天过后,冯玮接到了肖妈妈的电话,她兴奋地说:“愿意认冯玮这个儿子。”对于肖妈妈来说,冯玮的出现让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而冯玮听到肖妈妈同意后,甭提有多高兴,他立刻带着新婚不久的妻子去成都见肖妈妈。肖妈妈老两口看到干儿子带着儿媳来,都激动得热泪盈眶。而冯玮夫妻看到两位老人时,就觉得特别亲切,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彼此相处下来,居然没有初次见面的局促和陌生,或许这就是上天注定的缘分。两位老人沉寂已久的心终于再次鲜活起来,夫妻俩带着老人到成都各大景区游玩,这是李月走后,两位老人第一次出来旅游,他们别提多高兴了!更让冯玮没想到的是,肖妈妈整理好李月生前住的房间,让夫妻俩住。自从李月走后,冯玮听说,肖妈妈从没让任何人进入李月房间,冯玮明白肖妈妈是真心认下他这个儿子了。相聚总是短暂的,回到部队后,他一直牵挂着两位老人。04冯玮经常在固定的时间打电话,询问两位老人的身体状况,并给老人报一下平安。他想让两位老人觉得李月一直都在,还在继续飞行。这样的电话让两位老人对日子有了盼头,更加深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冯玮每次出任务,肖妈妈都会千叮咛万嘱咐,说的话几乎跟母亲说的一模一样,也会在天凉时织毛衣给冯玮寄过去。当肖妈妈身体不舒服时,冯玮更是嘘寒问暖。他知道肖妈妈是小学教师,特别爱孩子们,特意花五万元买了本书,以李月名义捐到李月曾经读过的小学。正是冯玮心中对蓝天、对部队的热爱之情,让他觉得李月就是另一个自己,他的母亲就是自己的母亲,他应该孝敬。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更让人意想不到。冯玮在湖南服役,肖妈妈住在成都,冯玮假期少,平时只能通过电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9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