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旧影里的人和事理县杂谷脑守备高益

文/编辑:涅槃说史

前言

西德尼·戴维·甘博(年—年),美国社会经济学家,人道主义者和摄影家。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创建者之一。

他在-年间五次往返中美之间,并在中国西部进行考察游历,拍下了大量珍贵的照片,为后人了解研究当时的历史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影像资料。

年,从杂谷脑河北岸向南岸拍摄的营盘街全景照

年6月11日,甘博一行从上海乘船沿长江前往四川,水路耗时5天,再由遂宁前往成都转往灌县,经松茂古道前往汶川、理县、茂县。

甘博在川西拍照

甘博到达茂县后,刚好因为此时懋功县(今小金县)八角乡发生叛乱,出于安全考虑,暂时停下了考察的步伐。

甘博前往理县杂谷脑守备衙门,受到了当时理县杂谷脑守备高益斋及其夫人索黛玉的热情招待,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我们今天能够一睹一百多年前这位川西理县杂谷脑屯守备一家的面容。

瓦寺土司索代赓及其儿子

而照片的里面的那些人和事,我们虽然偶尔还能记得其名字,却对曾经那些往事已经遗忘。

就像这段时间,网上老是有人把瓦寺土司索代赓的儿子当成某位伟人的幼年照一样,当然,我们再说他了。

今天,我们先来说说甘博照片中的这位曾经的理县风云人物和他的妻子的一些旧事吧。

理县土司官寨旧照

乾隆十七年,理县杂谷脑土司苍旺杀害梭磨、卓克基土司,清廷派四川总督策楞、提督岳钟琪率军至杂谷脑,擒获并斩杀苍旺,改土归屯,实行屯兵制。

随后将杂谷土司所辖地界分为杂谷脑屯、甘堡屯等五屯,每屯设立屯总土守备一人,总旗土千总三名。

四川财政每年给守备赡养银二十四两,这就是理县的五屯守备制度的由来。

在屯守备制度中,守备的权力最大,仍实行世袭制度。其屯兵有战即兵,无战即农,饷银每年六两,杂谷脑屯是五屯中最大的一个,屯兵有名。

高益斋

高益斋,嘉绒藏族,藏名石胆珍,清光绪十五年(年)生于杂谷脑屯营盘街守备世家。

虽然最先在屯制中规定,屯官只准习武,不准修文,暗中读书都不准进入考场,后来甚至规定,经商也是不允许的。

但是到了清朝末年,这个制度基本流于形式。

因此,高益斋五岁时就开始在私塾中读书,后来又在理番厅创办的短期学校学习,高益斋学习很刻苦,而且喜欢广交朋友、参加社会活动,并加入了袍哥组织。

在高益斋成年后,便继承了其父的守备职位,因为杂谷脑屯是五屯中最大的一家,家族关系在当地盘根错节。

他的母亲是党坝土司之女,其弟高承业是松岗土司,卓克基土司索观瀛是其侄儿,梭磨土司是他的表叔,黑水的苏永和、公高羊平和龙坝太太都和高家有亲戚。

因此高益斋在当地非常有名望,和周围的藏、羌、汉族的关系都比较融洽。

凡是地方上出现的大小事件,他也不独断专行,均要请来地方名流,袍哥大爷和下属的千总来共同商量调解,因此深受地方各界的尊敬。

刘纯厚(年-年)

年开始,四川军阀陆续开始了防区制,理县及汶川、茂县、松潘为四川军阀刘存厚的地盘,刘就在当地设卡收税,摊派军费和征粮。

就在年当年,给理县摊派的军费就高达一万二千大洋,第二年又增加到一万五千大洋。

对于理县这种比较贫苦的地方,这种高税收让理县人民苦不堪言,甚至出现了百姓被迫出卖或典当田地,牲畜来筹军费的情况。

但是这都无法交出所摊派的军费,于是,驻扎于此的刘存厚军第八旅旅长郑幕周就从茂县派了两个催缴军费的专员,并带着一个连的武装到理县驻防,每日紧催。

最后理县人民还是交不出如此大的一笔钱来,于是盛怒之下的两名催款专员就逼迫理县知事将甘堡屯守备桑少卿以及下孟屯守备沙润元抓来县城关押。

并放出话去,如果再不如期交清军费,就要把这两名守备砍头示众。

作为五屯中最大的一家,杂谷脑屯守备高益斋得知消息后,立即发出密令,联络周边屯武装,准备在7月17日发动武装抗捐行动。

甘堡藏寨

当天,35岁的高益斋亲率杂谷脑、甘堡两屯的屯兵向第八旅驻地薛城镇进发,开始了武装抗捐行动。

当前队人马发现川军在薛城西门外构筑有工事防范,高益斋指挥屯兵强占了西门外的高地,并以强烈的火力压制西门守军,同时发出震天动地的吼叫声,川军胆战心惊,进退两难。

与此同时,上下孟屯兵也直抵薛城河对岸的沙金坝,守桥的两班汉军见势不妙。就纵火将木桥烧掉。

此时,邻近薛城的歧山、半坡和建山的团队由薛城后山向下进攻,而九子屯的团队由尔瓦寨下山以截断川军败退威州的归路。

川军在腹背受敌、左右受阻的情况下,只得又纵火将东门外木桥点燃阻止屯兵。

薛城镇旧照

九子屯杨老守备在山梁上执剑发令,九子屯团队冲到桥头奋力将火扑灭,以破竹之势将川军赶回薛城,困守于县府内。

通化、桃坪的团队向西进发又占据了猪耳寨、长河坝和欢喜坡一带隘口,川军已经是插翅难逃。

理县知事见事不妙,为平息事态,不得不将桑、沙两守备送至西门向西门外的屯兵喊话;“不要打了!由县知事出面来解决事端”。

屯兵听到两位守备喊话就停了火,高益斋率屯兵团队进城,将县府团团围困,齐声高呼,“快将桑、沙两守备放出来!”

县知事知道民众议愤难平,就只好求助于桑、沙两位守备,并专门差人请来了九子屯杨老守备和高益斋。

经共同商议,先安排好各路团队兵士的驻扎地,然后召集各人民团体和地方各界名流开会解决矛盾。

最后作出决定:一是未交的大部分军费就不再交了;二是向桑、沙两守备道歉;三是让川军全部回茂县驻防。

困于县府内的川军见屯兵势大力强,不敢出城,张知事又向高益斋请求,先请高向沿途团队讲明,明天由知事本人亲自护送川军去威州(汶川境)。

高益斋亲自领导的第一次抗捐斗争取得了胜利。

剩余60%未读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0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