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探寻理县非遗魅力

每一座城市

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

都记载着无数传奇故事

作为藏羌民族聚居地

丰富的文化底蕴

浸染了理县的每个角落

珍贵的非遗文化

也在此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今天,就和小编一起

去领略理县非遗的魅力

在羌族地区,随处可见穿着民族服装的羌族人,衣服上绣着漂亮的图案,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羌绣。

羌族刺绣主要流传于羌族聚居区,是羌族妇女生活的一部分。

历经千年传承和发展后,羌绣形成的独特风格已为世人所认同和喜爱,被视为绣中精品,成为中华文化瑰宝中的一朵奇葩。

藏织是藏族传统手工艺中的一种。

藏区人民采用藏族编织技艺编出五彩缤纷的生活用品,用牛毛编织口袋、髻具以及富有节奏感的花边腰带,编织装饰色彩浓艳,纹样单纯。

美丽的藏织正如多彩的理县山水,独特的编制技艺传承的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表达的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口弦是羌民族在长期生产劳动、劳作歇气时,羌族妇女边歇边搓麻绳中发明的一种民间乐器。

吹奏时,根据扯动麻线竹簧力度大小和口腔形状、气息大小和唇舌位置的改变,构成音阶和旋律,其发音优美,音量细小,娓娓动听。

除此之外,口弦也是羌族青年男女恋爱的媒介,小伙子往往把口弦作为爱情的信物送给女方。

羌笛是羌民族的一种由两根竹管绑在一起,用丝线缠绕,管头插着竹簧的民间竖吹乐器。

羌族人民常用它来抒发自己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情感,其音律、音色、吹奏技巧独具特色,常给人以虚幻迷离、动人心魄的感觉。

吹奏羌笛时,其悠扬、缠绵、飘渺的旋律总能使听众体味到羌族古老的神韵与不朽的灵魂。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就是羌族儿女最重要的节日——羌年。

羌年是羌族传统节日,以庆祝丰收和感恩还愿为主要内容,是羌民族集祭祀、歌舞、服饰、饮食为一体的大型民俗活动。

年节这天,全寨人要准备食品和酒到“神树林”还愿,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会首要备好祭祀品若干,祈求天神和山神保佑全寨人寿年丰。

花儿纳吉是流传在羌族地区的民歌,它具有固定的唱腔,一般在嫁女时女方举办花夜时演唱。

花儿纳吉音域宽广,节奏舒缓,歌词明快,合唱时配以和声部演唱,更显得粗犷流畅。

一曲花儿纳吉,将原始的古典美与现代美融于一体,给人以无限遐想与音乐美的享受。

羌族释比戏羌语称为“刮浦日”,是一种集祭祀礼仪与戏剧表演于一体的羌族民间戏剧。

理县蒲溪乡“惩恶扬善”为主题的“羌族释比戏”用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形式将积极的、健康的、和谐的人生观、价值观根植于羌族民众的内心深处。

释比戏发挥着其他传播媒介无法取替的“深度教化”功能,具有高度价值的传统戏剧形态。

每一座城市

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而在理县这座城市中

非遗就是那颗最亮的星星

约个好时间

来理县看星星吧!

出品:理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部分图片来源于:微理县-----------温馨提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